【#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交媒体对价值判断、价值观和理性思维的影响》,欢迎阅读!

社交媒体对价值判断、价值观和理性思维的影响
作者:何金鸣
来源:《传媒论坛》2020年第08期
摘 要:社交媒体的方便快捷,网络的发展普遍使社会变得更加透明。信息海量可以增加普通人了解信息的渠道,进而满足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如今社交媒体已经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判断、价值观和理性思维。 关键词:社交媒体;价值观;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8-0-02
社交媒体的大众化的特点使其具有了更广、更大、更快的传播范围,同时其舆论媒体的本质特性使其具有着舆论新闻必备的社会责任及真实的本质。面对大数据的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社交媒体能否发挥正能量,事关个人、民族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个人,媒体和政府齐心努力。
一、对当前社交媒体现状的调查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02亿,2968万互联网新用户创建,比去年年末增加了3.8%,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其中7.88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人群比例达到了98.3%,这表明中国网民中的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达到多数。截至2018年6月,10~39岁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0.8%,20~29岁网民占网民总数的27.9%。10~19岁和30~39岁的比例分别为18.2%和24.7%,与2017年底基本持平。30~49岁的中年人网民比例从2017年底的36.7%上升到39.9%,说明中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有所提高。不断提升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成为一个精确、准确的扶贫减贫工作方式,与此同时,加速实施降费政策促进移动互联网流量的显著增长,延长网络信息服务网络覆盖,增加速度和降低成本。旅游、环保、金融、医疗、家电等行业与互联网融合更加紧密,互联网服务智能化、精细化。
网络的快速发展,网民的不断增加,使得社交媒体逐渐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在京发布的《2017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社交媒体总体上持正面态度,认为社交媒体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但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社交种类的增加,大家对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也有着更加强烈的感受。
社交媒体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熟人社交和知识获取上,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随时了解朋友的动态,这使得人们的沟通更加便捷,同时,社交媒体还可以使人们更快地了解社会热点,从而增长知识面。当然,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主要有减少纸质书阅读时间(可能导致视力变差),减少睡眠时间,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缺乏保障,可能使得年轻人空虚浮躁,不能集中注意力,甚至形成负面的价值观。
有段时间打开手机,分分钟都被各种范某某偷税的事件占据着。去年的时候,又是各种关于王某某离婚的事件霸着屏,有人研究离婚后的各种结局,有人帮助王某某抓马某和经纪人的把柄,有人研究王某某孩子的遗传基因,为了王某某夫妻的事儿忙得不亦乐乎,操碎了心。 8月15日,是值得亿万中国人民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是日本在二战中投降的日子。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以牺牲数以百万计的士兵伤亡超过3500万人口的巨大代价换来日本侵略者投降签字,这样一个重大事件,各大新闻媒体,网站,都没有看到,倒着重关注王宝强的离婚事件来广泛报道,上热搜,甚至盖过奥运的热烈。媒体也为了吸引眼球,完全丧失了责任感,这足以体现社交媒体的弊端。
与此同时,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家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一科研成果足以使得中国的信息安保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这条信息的公布也使得以美国为首的众多国家更加警惕,震撼于中国的发展。但在媒体的报道中,仿佛科学家的地位远不如一个明星。很多媒体雇佣网络水军对王宝强离婚案大加评论,连篇累牍地挖掘各种八卦消息,这无疑是为了进一步炒作,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博得众人的眼球来增加点击率,带来经济效益。甚至名人离婚事件都可以创造经济价值,所以,可以看出招聘互联网水军的负面影响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看到,我们的互联网社会已经身患重症,这些现象的存在,完全是由于价值观发生改变直接导致的。 二、目前社交媒體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一)对网民个体心理的影响
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网民的话语权和表达空间进一步增加。一方面,网络让某些相同观点、态度及兴趣爱好的人更容易成为群体,这就可能导致从众心理左右正常的理性思维。另一方面,网络传播的权利下移及信息海量,让看客在心理上促成并接受了网上一些所谓的“事实真相”,这种事情的事件化极易导致真相的隐藏。此外,信任机制的缺乏,网络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让很多网民产生了质疑的心态,进而出现了无厘头、娱乐化的造谣生事现象,这将导致质疑失去价值,使得个人喜好取代事实本真。 (二)信任缺失促使了社会共识缺乏
信任是人类一切社会的基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过剩的现象逐渐产生,从而使得信息不能正常保证一定的正确性,更难以消除人们思想认知中的不确定项。在多样网络信息来源的时代,传统媒体的作用无法得到及时的发挥,所以,更多的人选择了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想法,从而出现了由网民非理性的情绪感染所导致的无原则信任。 (三)大数据、算法智能化使广大网民对信息的认知出现偏差
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社交媒体中的消息真假难辨,大数据、智能化的个性推送,很容易地从海量信息库中推送与个人相关的信息,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对原来的观点及情绪产生固化,从而导致认知的不平衡性。西方的政客们以此来操控选情,现实生活中的商家们以此来进行商业产品的推广。如果你是一个糖尿病人,只要你一打开网,关于糖尿病的资料信息、药物推广就会不断出现。 三、结语
社交媒体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尤其是互联网的到来,连接了整个地球村。社交媒体是民众观点和舆情汇合的聚集地,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媒体网络,政府应该负起责任,尽快矫正媒体网络行业的乱象。通过社交媒体,政府能够迅速了解公众诉求,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交媒体的管理,及时引导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加强媒体入口的监管,保证信息的真实健康。 第二,媒体不是洪水猛兽,关键是要有自控和辨别能力,广大网民应当增强自身理性看待和使用网络的能力,对媒体内容进行辨析,使自己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求真务实的态度。 第三,正所谓纪律能美化集体,纪律是法律的重中之重,不能让媒体成为法律与规则的真空地带,要加强白纸黑字的刚性约束,填补法律的空白。
第四,建立协会监督机制。没有哪个行业是一座孤岛,所以,我们要建立由各方面人士(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协会,以此进行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1]柴瑜竟.分析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网民的情感化[J].新闻研究导刊,2018. [2]唐远清.从Facebook看美国社交媒体的虚假新闻治理[J].新闻界,2018.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1c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