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生名著阅读中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能力模式及反思》,欢迎阅读!
![高中生,探究,名著,反思,运用](/static/wddqxz/img/rand/big_21.jpg)
高中生名著阅读中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能力模式及
反思
摘要】高中生应该多鼓励名著阅读,激发他们的兴趣,营造读名著阅经典的环境。如果想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积淀文化内涵,就必须多提倡学生回归名著阅读,从名著中汲取养分。本文尝试从教学过程中一次名著阅读的自主阅读和合作学习的合作实践,探索出一条高中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来阅读名著的简易模式。
【关键词】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 阅读兴趣 提升能力
《教学大纲》推荐课外阅读的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从《教学大纲》推荐课外阅读的三部文化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庄子》)中,还有多部长篇名著。这些名著除了少数同学看过电视版的《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以及教材中其他有学过的部分经典片段之外,在同学的印象中,大部分作品几乎为零。 在处理这些名著中,我选取了11部经典名著作为试验,建议学生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四个模块:《家》《红楼梦》《匹克威克外传》为第一模块;《巴黎圣母院》《围城》《三国演义》为第二模块;《欧也妮葛朗台》《子夜》《复活》为第三个模块;《老人与海》《堂吉坷德》为第四个模块;利用一个星期阅读其中一个模块;接着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合作学习小组,组长负责每个小组的分工以及合作。 接着,各小组抽签选择模块中的名著进行解读,其中包括了解名著主题,名著的内容简介,经典篇章,主人公形象分析等多个部分,各小组实行内部合作与分工,每天每组派一名同学都到台上把本小组的学习心得向其他同学报告,另外几个小组的各位同学都能够有目的性地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然后再请别的同学回答。我们对邓杰伟同学解说<<围城>>的形象意义印象尤深,他把小说的几个主人公的姓名展示出来, 并以图解的方法告诉我们,在主人公错综复杂的恋爱和方鸿渐与孙柔嘉之间的“围城”婚姻,他总结了小说的形象的象征意义。这种小组合作模式,让其他大部分组员也获益匪浅。
我们趁这兴趣浓厚之时进行了名著阅读的第二轮学习,主要温习名著的精彩片段。我主动推介了每节课的精彩片段介绍这一个内容,每天由一位同学演讲同一名著的几个精彩的不同片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讲之后进行说明和同学提问。在演讲时主要抓住基本要素进行重新叙述,就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这个模式我们圆满地进行了名著阅读的学习,小组的组员们信心十足,以后写作文他们就可以妙笔生花了。
这种名著阅读模式和《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暗合。反思自己从教以来甚至自己多年的教学应用,包括用两个礼拜时间对高一同学进行名著教学的过程,对这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有了更为深刻地体会,现做一个总结如下,与诸位同仁共勉。
传统的名著阅读我们称之为“静观”模式。在曾经的名著阅读中,因为专家以学术的权威性占据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只能作为旁观者,处于“静观”状态,《新课标》要求以生为本,名著阅读理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此教师应该在名著阅读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为学生展示和张扬个性提供机会和舞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实行新课程实验的重要任务。
“自主”指学生有阅读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名著阅读的内容和方式。比如,新课程设置了中外古今各种名著篇目,就给高中生提供了
选择的余地。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方式。让同学们用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课文,在此基础上展开全班交流。学生的探究兴趣十分浓厚,根据自己的想法积极阅读,踊跃合作交流。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我布置学生挑择自己喜欢的情节,选择学习伙伴,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读小说,把权利和空间还给学生。在学习反馈中,我收获了惊喜:各学习小组有的团体阅读,有的互教互学,有的组织表演,他们对作品的解读并不面面俱到,但对自己选择的情节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精准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
“合作”是老师以班级上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名著阅读,既可以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也可以说学生与父母或其他人的合作。通过多渠道的合作交流,为学生的阅读反思和自我展示提供机会,让学生畅谈收获,虚心听取别人的心得,在交流中解决名著阅读的各种困难。例如,我建议学生进入语文论坛,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学习体会,并且配合教材名著导读《论语》部分,请同学互相交流对孔子的了解和认识。交流过程中,他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能激活思维,在互教互学中,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学生的经验得到充实,最终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探究”指在实践中进行名著阅读,教师主动创设情境,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提供机会,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激活阅读动力,获得理性的思维方式。高中阶段更注重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我计划举行一次以“走进鲁迅”为主题的名著阅读模式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高中生的知识经验修养不足,再加上许多读物尤其是名著作品有意无意地遮掩现实生活或自身的看法,新华书店推荐的必读书目比较多,多少有些隐忧。这时我们需要有一双慧眼,辨别其价值。家长盲目帮助选择、购买,也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取向。此外,还有鲁迅先生的小说大多比较晦涩其,对隐语式的思维偏爱远远超过卡夫卡。
反思:一、增加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名著的兴趣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高尚的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创造些生动活泼、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观看影片、名著专场、易中天品三国等。比如在阅读《水浒传》时,就组织学生讲“落草为寇”的故事、“话说水浒人物”的演讲比赛、“论水浒的风土人情”我看《水浒》的作文竞赛、我来绘水浒英雄好汉、名著影视专场、水浒手抄报、名著知多少知识竞赛等活动。从各方面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深刻体悟名著韵味。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品尝到了喜悦的果实。激起自豪感和求知欲望,主动阅读名著。
二、运用自主探究、多种合作学习方法,提升名著阅读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法,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口到。加强对比阅读的指导,圈点勾画阅读的指引,创新思维阅读的探讨。形式可以是小组读、指名读、全班读、泛读、粗读、精读等等。此外,还应重视阅读后的个人体验。写博客,将众多关于人物性格、语言、命运等的感点找出并发表自己的言论。边读书边写随笔。将你的随感可以记名著中的人事物进行对话,将作者的观点,人物情感,语言表达,社会内涵等记载下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读后写读后感,观后写影评。通过这些方法提高阅读兴趣,学生能乐学,爱学。 经典的名著蕴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能够陶治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兴趣,对人的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少“经典奠基”
会严重影响人格健全发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人生应该读几本垫底的书。”名著难道是垫底的书吗?我们应该长期坚持阅读名著。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 陈燕丽.青少年学生课外书阅读动机与阅读兴趣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于树泉.吴凌.《走进名著――人大附中学生这样读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2013.7.
[4]朱永新.教育的解放[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信息:谢弘(1983.8-),男,广西南宁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一级 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p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