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欢迎阅读!

一、以课文为圆心,以内容为半径画圆。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因素。当孩子们有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才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教师要认识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合课堂教学,我针对教材实际,有时安排在课前,让学生以收集资料为目的,开展课外自主阅读,比如说教学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时,我提前安排学生搜集关于长征的资料;有时则安排在课后,除了区里的《经典与阅读》中推荐的相关篇目外我还推荐其他的课外篇目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量必然以课文为圆心,以内容为半径画一个大大的圆,学生的阅读量必然增大。 二、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皮亚杰说:“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可能成功。”孩子的课外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我们把定期组织各项平实而丰富的活动作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激活点”,让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只有在丰富的活动中增加语文听读写的内容,学生才能更有兴趣的阅读;也只有经历活动,才能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当然,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读书活动、朗诵演讲、诗文诵读比赛、写校园消息、编手抄小报、做导游等等。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让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孩子们也会对语文学习乐此不彼,从而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不论学校还是班级组织的每一次读书活动,我都精心组织,做到计划精、过程实、功效大,力求让每位学生在读书活动中都能有自己的收获。 二、通过阅读推荐书目,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分辨能力差,他们不知道在浩瀚的书世界里该读什么样的书,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指导,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读的书,如:我们莱城区教研室统一倡紧跟每单元后有四本统一主题的阅读书目,老师们让学生有选择的读一本。 三、介绍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学生买来或借来了老师推荐的书,那么怎样来阅读呢? 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拿过一本书来,首先是读序言,看目录,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然后细读、精读,细细品位,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在读的同时,还要“思”,有思才称为学,有思才有所得,有思才可能有成就。在读的基础上要思考、思考、再思考。读、思结合是成功之法;最后在读、思的同时,要把感受、体会写下来,即要做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手中有支笔,可随时做批语式、符号式、摘录式、提纲式、心得式等笔记。比如说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动物情感”,学生们大部分买的是《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我就
要求学生们摘抄里面的好段落好词语,并把自己看了某一章节的感受写下来。当然,指导孩子阅读课外读物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选读等。 三、从多学科出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实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仅是从语文课的学习中培养的,其他的学科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比如说体育课,大家想可能体育跟语文相距比较大,怎么会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呢?其实不然,比如说体育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讲一个体育明星的故事,那么学生课下就会寻找阅读相关的内容;地方课程上,老师们可以提前协调,如选《传统文化》那么对我们语文的古诗词的阅读和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其实,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要注意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时空,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念,重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研究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最是一个长久的学习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坚持,坚持读才能有更大的收获。作为我们老师来说,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a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