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中国青少年话语权现状》,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中国青少年话语权现状
作者:张一璕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11期
摘 要:人的认识通过“话语”获得。“话语”的功能就是“赋予权力”。长期以来青少年的话语权问题是被社会所忽视,而青少年文化话语有它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所以保护青少年的生命冲力与对青少年文化话语的理性关照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话语权;青少年;文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0-0284-01
广义的话语权是指个人或某一群体向其他个人、群体或社会表达自我意见、想法和态度的权利。通俗理解即“说话的权利”。但从社会学研究的意义来看,话语权的主体必定不是个体对个体,而是团体对社会,即“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当今中国,是一个多元价值共存的时代,而共存的基本前提,就是持有不同价值观的群体可以自由表达,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话语权。“话语即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人通过表达自己,可以确认自己的存在,获得存在价值。作为反例,中国女性在社会角色分配中扮演着在长期沉默,几乎于失语的角色。因此,她们在历史上是缺失的,这种缺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一群体话语权的贫弱。从现代传播学领域来看,大众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最重要一环,任何一个社会群体在其上的话语权的多少,几乎可以代表这一群体在当今社会所拥有的话语权的多少。抛开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任何一个民主国家都追求让每个群体甚至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不需要也不能由其他群体或个人控制、阻碍。而这信群体中,青少年,显然应该享有自己的话语权。从社会学角度来讲,话语权被视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权力,即便是潜在的。同时话语权从某个角度来讲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布迪厄在《资本的形式》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文化资本理论。这个概念不仅描述文化与经济、资本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且用来表示本身即作为一种资本形式的文化。也可以说是文化形式的资本。他把资本划分成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社会关系资本)和文化资本三种形式。文化资本主要存在于知识与文化生产的领域,它是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被制度化的,是构成社会符号力的基本条件。其内涵在于谁拥有更多的资本数量,那么谁就有可能在文化和知识场域中获得较高的地位,这样便会在此场域中争夺有利于提升各行动者地位的各种资本。由于文化资本的多寡决定主体在话语建构场域中的权力与地位,因此文化资本越多的主体越想通过自己的文化资本优势来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并以此来获取相关的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 由此可见,从青文化资本的角度来看,少年话语权还在于处于弱势地位。更多情况下,青少年充当着文化资本拥有者传播的文化的被动接受者。由于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过渡期,成人的控制、管制使他们迫切渴望“独立”,企求获得自主、自我的身份确认。他们以自己的情感和观念来抗衡或规避学校、家庭和社会。一种文化的发生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状态,而是连贯的一个进程像一般的大众文化一样,青少年文化也卷入了当下的社会实践,或由现实世界向虚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世界逃避与妥协,或是对现实世界加以修正,创造一个仿真的新世界。青少年文化现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方式有许多尚未被完全理解,其精神方位仍在社会控制之外。也就是说他们的话语权还在遗忘的角落。
现代社会的多元性与开放性正在证明这点,没有一种话语权能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所谓主流可能只是暂时的主流,而非主流也不会永远非主流。会有取代和更新,“权力不应被视为某些人可能占有的特权,而是一个永远处于紧张状态的活动之中的关系网络”。然而在我们这个社会,话语权的分配是不尽合理的,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就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这种所谓的话语权显然是一种“话语霸权”,由于一种强势的话语权而导致了其他话语权的弱化,消隐。而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应该是各种话语权并存共生的,一种话语权不能覆盖也不能替代另一种话语权。长期以来青少年群体属于处于话语权的弱势群体,在如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构建青少年话语权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命题,应该让青少年发出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展现真实自我,并加以适度规范和引导。
青少年话语权的构建,是青少年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是以青少年的特殊利益为动力,在青少年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并得到同龄群体认同的具有独立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的一种文化现象。长期以来青少年的话语权问题被社会所忽视,但随现代社会的发展成熟,对于社会各种群体的话语权问题有所认识和重视。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青少年文化在与多种文化的频繁接触中,必然会趋于多样。青少年文化话语有它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若一味地贬抑也就等于抹杀其对青少年精神生活建构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的苦闷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话语权总是被忽视或者“强奸”。因而保护青少年的生命冲力与对青少年文化话语的理性关照皆不可或缺。构建和谐的青少年话语权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为趋近这一目标,我们不仅需要灵感,还需要建设,需要找到文化的生长点,需要构建属于青少年的真正话语权:因为一代青少年的文化理想就是一个民族未来文化的容颜,未来的话语权由他们的掌控。 参考文献:
[1]郭晶.社会化阅读猜想[J].网络传播,2013(02). [2]陈燕谷.文化资本[J].读书,1995(06).
[3]徐艳.文化资本的占有与缺失——兼论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变迁[J].学术探索,2004(09).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Z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