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打造精品科普图书的编辑心得》,欢迎阅读!

打造精品科普图书的编辑心得
1选题缘起与编辑策划
人们利用航天器或返回式卫星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及遗传变异的工作,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中国于1987年利用第9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植物种子、菌种、昆虫等地球生物,开始了我国的太空实验。至今,航天育种已经在中国从未间断地发展了整整30年,这30年来,我国在航天育种领域从学习、摸索,到后来的领先全球,其背后有多少航天人和育种专家一直在默默无闻地付出着。
直到2022年4月28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隆重召开,公众才首次认识到了太空植物。这次世园会特设了“航天植物及航天科普教育展示区”,展会上有重达200千克的“南瓜霸王”、植株异常高大的“太空百合”等许多植物展品,让观者震撼。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太空育种事业的成果,这些让人惊叹的植物,它们的“先辈”全都远赴太空遨游过。那么,这些上过天的植物在太空中究竟遇到了什么?这样的食物是否安全……种种疑问随着人们对于太空植物的认识也被提出来了。
由此,我们产生了将航天育种科普知识介绍给大众的想法,希望能够通过科普的形式来解答人们心中的疑惑。
郭锐教授一直也有用通俗科普的方法将自己的所学、所知与读者分享的愿望。由于太空育种技术的推广过程需要有遍布全国各地的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甚至成千上万的农民参与进来。这些人员中,很多人对航天育种的相关知识不懂,并且还有相当一批人文化水平不高,要让他们对航天育种和太空种子、太空植物的基本内容、来龙去脉、潜在价值、重大意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就需要以科学普及的方式,出版相关
的科普读物,把高深晦涩的知识、理论、技术、原理等,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尽最大努力去告诉广大民众,让他们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也是郭锐教授出版此书的初衷。
于是,我们就本书的出版进行了初步沟通,并计划于2022年12月前出版,作为我国航天60周年和航天育种即将30周年的一个总结和纪念。
2书稿创作过程中的编辑工作 3编辑过程中的精益求精
其次,在书稿创作的同时,我们收集了大量同类书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初步确定开本大小、版式、装订形式、用纸、印刷工艺等环节,书稿一经交付就开始制作样张。在版式设计方面,尽量把版心缩小,适当加大行距、天头、地脚、切口、订口,给人以视觉上的舒适感,大大增加了图书的艺术性和美感,尽量符合现在人们的阅读感受。
将一些生僻知识加以注释,便于读者更深入了解,并减少阅读障碍,同时也可以起到拓展知识的效果。
书中讲到了天宫二号,而就在稿件加工过程中,天宫二号成功回收,因此,在书稿相应位置处,将有关图文做了添加,增强了图书的时效性。
在2022年4月23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2022中国好书”的盛大颁奖晚会上,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航天英雄杨利伟用了八分钟的时间,与大家一同分享了本书,用他的原话说:“希望大家一起读这本书,关注航天事业,关注航天育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N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