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认识

2023-07-18 02:3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认识》,欢迎阅读!
科尔曼,理性,认识,理论,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认识

作者:胡亚男

来源:《卷宗》2015年第07

要:理性选择理论已成为当代社会理论中一个有影响的派别,为了加深对理性选择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对社会规范的分析和对法人行动的阐述三个方面对理性选择理论进行梳理,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理性选择理论;科尔曼

理性选择理论经济学的核心,发轫于经济假设。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学领域大放异彩,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其观点主要发端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核心内容是:人以理性的行动来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使其效用最大化。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一个理性的行动者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因此,有人也将理性选择理论称为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行动系统、行动结构、行动权利以及社会最优等四组基本概念;二是对社会规范的分析;三是对法人行动的阐述。

社会规范是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以往的许多社会理论(尤其是帕森斯的理论)都假定:社会规范是既定的,个人通过社会化将其内化并依据规范行动。 而理性行动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社会规范是在微观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宏观建构,它伴随着各种赏罚措施又影响着人们的行动。

科尔曼将规范分为了三类。一是共同性规范,即规范的受益者和目标行动者都能从规范实施中获益的规范;二是分离性规范,即对目标行动者有限制,但使有关的他人获益的规范三是惯例性规范即对长期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的规定。规范的实现依赖于有效地赏罚措施和个人对规范的内化。规范的实施涉及惩罚问题,而实施惩罚需要付出一定代价。如果有关他人都不愿付出代价,那么规范就形同虚设。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补充或奖励,那么就没有人去惩罚违反规范的行动者。但规范的实现并不都依靠外在的赏罚措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许多人也自觉遵守规范,这就涉及规范的内化问题。内化或社会化是通过思想教育文化熏陶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这相当于塑造或改变个人的利益结构。这种内化要付出一定代价,因此只有当外在赏罚系统失效或代价太高时,社会行动者才会投资于内在赏罚系统。

法人行动是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分析系统行为的重要概念和主要对象。科尔曼所说的人行动者指的是,自然人行动者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行动者在委托理关系基础上形成新的行动单位,它同自然人行动者一样具有自己的资源、利益、权利、义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责任,其行动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在现代社会,企业、学校、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等等社会组织都是科尔曼所说的法人行动者。科尔曼还对韦伯的科层制提出批评,科尔曼认为,韦伯仅仅把中央权威作为具有目的性的行动者,而忽略了占据组织内每一个职位的人都是有目的性的行动者。

科尔曼认为,法人的出现也使得现代社会产生以下两个问题:首先,如果一个行动者是自然人又是法人和代理人,他将有意无意地变换角色,以最大限度地控制资源谋取利益,这样就会增加有效规范制定与实施的难度。其次,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矛盾问题。个人选择是行动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利用可能获得的资源在一定规范下的私人行为。而法人行动是一种集体行为的博弈过程,与其主体成员的构成、社会关系的结构、可供选择的方式等密切相关。 对于理性选择理论,笔者有两点疑惑。首先理性选择理论在界定研究对象时排除了不具有目的性的感情行动。但理性对应的就是感性,把感性行动除去解释范围不就是拿理论只解释自己能解释的事了吗,这就背离了理论解释事物的本意了。其次,有时行动者也并不是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像同归于尽、破罐破摔等,这时,也许不是求得最优利益,而只是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选择。另外,对于西方理论,不可避免的要谈到中国本土的适应性。我、笔者认为,理性选择理论在中国可能并不如在西方适用。中国已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中国人的社会行为的取向始终是和家长权威、道德规范、利益分配、血缘关系等四个因素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面子和人情在个人行动中更具有说服力。而且,中国个人意识不强,喜欢群体行动,但又不够团结,在群体中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结果常常导致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都被削减。

不可否认的是,理性选择理论社会现象的解释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也对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理性选择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如完全理性的问题、一切行为都是理性行为的问题、个体理性和团体(社会)理性的问题。直到今天,有关理性选择理论的争论仍在继续,理性选择理论还需要不断完善,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参考文献

[1]侯钧生.西方社会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陈彬.关于理性选择理论的思考[J].东南学术,2006,(1 [3]邱海雄、张应祥.理性选择理论评述[J].中山大学学报,1998,(1 [4]高连克.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J].集美大学学报,2005,(3 [5]郑莉.比较社会交换理论与理性选择理论的异同[J].学术交流,2004,(1 [6]李培林.理性选择理论面临的挑战及其出路[J].社会研究2001,(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7]周长城.理性选择理论社会研究的新视野[J].社会科学战线,1997,(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F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