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重庆三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重庆三峡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 (论文)题目 新时期梁平癞子锣鼓的传承之路
院 系 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民族学(经济与管理方向 年 级 2009级 学生学号 200914024131 学生姓名 曾小芳
指导教师 袁 瑛
重庆三峡学院教务处 制
综述本课题研究动态、选题目的及意义
研究动态:
梁平癞子锣鼓是重庆市梁平县境内流传的一种独具巴渝文化特色的民间打击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乡土气息,是当地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独具巴渝文化特色的民间打击乐,它以一种自然传承、自由组合的方式存在于民间,与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2006年5月20日,梁平癞子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梁平癞子锣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并不多,文献资料有限,不过仍可从已有的一些癞子锣鼓资料和其他锣鼓的研究资料中得出借鉴。
熊怡和刘汪洋曾在《今日重庆》中对梁平癞子锣鼓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了癞子锣鼓的起源,演奏特点和存在价值。
周兴茂在《重庆土家族薅草锣鼓的现状与保护对策》一文中通过对土家族薅草锣鼓的现状分析,着重论述了对薅草锣鼓的全面保护措施和传承之道。
王国强和万书岚在《民族文化进校园 特色发展育新人》中,通过对湖北省建始县长梁民族小学“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的纪实报道,论述了学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突出贡献,以及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的重要作用。
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中,笔者主要对梁平癞子锣鼓进行全面分析,针对其已有成就和不足,提出相关发展建议,创新其传承之路,以促进癞子锣鼓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选题目的:
梁平癞子锣鼓是艺术价值极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在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希望通过对梁平癞子锣鼓的全面介绍以及传承道路的创新,能够使之重新活跃于人们的生活中,并进一步发展,甚至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从而走出开创梁平癞子锣鼓发展的新篇章。 研究意义:
1、对梁平癞子锣鼓进行更为详细全面的介绍,有利于加深人们的印象; 2、与其它地区锣鼓的发展形成对比,吸取经验,以取长补短; 3、有利于促进对梁平癞子锣鼓传承发展的学术思考;
4、有利于梁平癞子锣鼓在传承道路上的理论创新,并大胆开拓其发展道路; 5、有利于本人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进一步提升。 研究基本内容:
一、梁平癞子锣鼓的起源及特点
简述癞子锣鼓的起源及特点,包括起源时间、传说、具体乐器及其特点、主要曲目等,尽量展现梁平癞子锣鼓的风貌及其价值。
二、梁平癞子锣鼓的保存现状
以梁平癞子锣鼓的现状为切入点,从癞子锣鼓本身、传承方式以及民间、政府和社会对其发展传承的作用等方面论述癞子锣鼓的现状,并引出对癞子锣鼓的保护及传承。
三、创新梁平癞子锣鼓的传承道路
根据癞子锣鼓的现状及传承人贺志灿的经历分析癞子锣鼓的传承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关建议。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梁平癞子锣鼓相关资料的搜集,尽可能全面详细; 2、分析了梁平癞子锣鼓的特点及其存在价值; 3、探究梁平癞子锣鼓的发展经验,并指出不足;
4、着重探讨传承人在梁平癞子锣鼓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5、分析创新梁平癞子锣鼓未来的发展传承道路。
研究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方法、步骤及措施
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法、历史文献搜集法、实地调查法 研究步骤:
1、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并拟定提纲;
2、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分析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并进行比较研究; 3、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和写作提纲; 4、进一步搜集并完善资料; 5、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6、修改论文; 7、毕业论文定稿。 研究措施:
1.资料获取途径:在校图书馆和院资料室查阅书籍,并通过网络进行查阅,最重要的是实地调查,对癞子锣鼓传承人进行访问,以获取资料;
2.拟定题目提纲途径:通过不同的书籍和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梳理,拟定提纲; 3.充实资料途径:查阅期刊论文及超星电子图书;
4.撰写文章途径:通过实地调查资料、书籍和网络查阅的资料和提纲结合起来进行撰写。 2012年3月,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并拟定论文大纲;
2012年4月-2012年5月,搜集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撰写; 2012年6月-2012年9月,对毕业论文进行修改,并完成论文第二稿的撰写; 2012年10月-2013年5月修改并完成毕业论文定稿,准备毕业论文的答辩。
备注:此报告应根据下达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
研究进度计划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______年 月 日
负责人签字 ______年 月 日
院(系)审核意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