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闲游 春雪 典型例题 解析

2023-04-23 01:4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城东闲游 春雪 典型例题 解析》,欢迎阅读!
春雪,例题,城东,解析,典型
【典型例题2】师P307——生P263 城东闲游 白居易

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 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注释:

宠辱:荣宠与耻辱。 朝市:指朝廷。

营营:追求奔逐。 信:听任。 信马行: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

译文:

荣宠与耻辱、忧愁和欢乐不放在心里,任凭他人在朝廷径自追求奔逐。独自去城东寻找秋景,骑着马无目的地在白鹿原头闲逛。



“白鹿原头信马行”如何表现了诗歌主旨?

【答案解析】

(步骤一)卒章显志。

(步骤二)诗人能够在城东白鹿原头放任坐马随意行走,乃因其把一切荣辱忧欢尽欢抛脑后,无论朝野怎么议论评说都与自己无关,正是这种超脱和开放才有心思“闲游”。结句的“信马行”显示了诗人无官一身轻、荣辱身外的轻松心态。





【典型例题3】师P308——生P263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因其常据郡望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世称之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世称韩文公。

韩愈是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韩愈3岁丧父,后随兄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辗转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并关心政治,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四年(824年)正月去世。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




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请从“抑扬”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解析】

(步骤一)这首诗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步骤二)首句先抑,诗人对新年了都还没有芬芳鲜花的抱怨、遗憾以及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心情溢于言表;第二句一扬,诗人在焦急地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的惊喜神情跃然纸上;第三、四句再扬,白雪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装点春色,面对此景诗人欣喜之情已无法控制。

(步骤三)在先抑后扬之中,小诗极其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春雪和春色的喜爱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kR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