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遗产规划专家简介》,欢迎阅读!
遗产保护规划专家简介
1、韩锋,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系主任。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士、硕士,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哲学博士。现任:联合国教科文(UNESCO)世界遗产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ICOMOS-IFLA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ulturalLandscapes, ISCCL)副主席(负责亚太地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保护地委员会专家(WCPA)。国际学术期刊Landscape Research(英国)审稿人,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英国)顾问编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全国休闲农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园林》编委。教学课程:《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风景区规划原理》(校级精品双语课程);《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生课程(上海市来华英语品牌课程);《环境伦理》研究生课程;《遗产景观》博士生课程。研究方向:1)环境哲学与文化景观理论;2)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与实践; 3)世界遗产文化景观评价、保护与发展;4)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 5)城市历史景观。
2、宋峰,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师从我国著名风景及遗产保护学家谢凝高教授,曾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与城市形态学界权威Jeremy Whitehand(世界城市形态学会Isuf主席)合作研究。住建部遗产保护专家库专家,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毕业,研究方向:城市形态、遗产保护与规划。主要从事城市形态学与建筑类型学、世界自然及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城市遗产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并参与国内世界遗产申报及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主持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风景区建筑设计、古建保护设计、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城市规划等各类项目及科研课题数十项,具有丰富的实践及研究经验。发表论文城市形态、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等相关论文十余篇。翻译MRG Cozen的城市形态学经典著作《城镇平面格局分析:诺森伯兰郡安尼克案例研究》(Alnwick,Northumbenrland A study in Town—Plan Analysis)(ISBN 978-7-112-13349-9),该著作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定义为人文地理学的经典著作,是城市形态学学科的奠基之作,为城市形态Cozen学派(Conzenian)的理论基础。
3、杨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小组组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园林》副主编。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风景旅游规划设计、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天坛总体管理规划、国家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十一五专项规划、北京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等二十多个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在国际国内刊物发表二十余篇学术论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景观规划设计、风景旅游规划设计、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
4、刘弘涛,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 本科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学士学位,最高学历日本筑波大学文化遗产学专攻博士研究生。现主要研究方向:乡土建筑文化与保护、城乡规划设计、防灾减灾等领域。2015年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米兰理工大学世界遗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该中心由西南交大建筑与设计学院、北京同衡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日本立命馆大学历史都市防灾研究中心联合共建,面向“一带一路”区域,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文化遗
产资源,以建筑学为主线,综合社会学、历史学、土木工程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从技术、人文、生态等多方面综合研究当前的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5、郭华东,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主任。HIST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全球设立的第一个基于空间技术的世界遗产研究机构,依托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简称“遥感地球所”)建设。该中心利用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拥有的天—空—地一体化综合对地观测能力和专业人才优势,为UNESCO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它的建成在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全球变化、自然灾害、生物圈保护等研究领域以及促进我国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提高国际声誉等方面做出独特的贡献。
6、吴宁,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主编。主持过60余项国家、省部委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或合作出版《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与黄龙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专著6部。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3项。1995年毕业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FU Berlin),获博士学位;1999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在德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历任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成都市科技顾问团顾问,“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和“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等。 吴宁同志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不断开拓四川省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新局面,积极投身西部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事业。
7、肖时珍,女,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喀斯特研究院及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硕导。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专项等科研项目20余项,作为专家组核心成员兼秘书参与“中国南方喀斯特(一期、二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贞丰县、关岭县、清镇市、松桃县、万山特区、开阳县等地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实施方案(2008-2010)”和“作业设计(2008)”等项目3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1篇,以第二作者出版学术专著1部,以第二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独译著作1部,以第一发明人获发明专利授权1项。获贵州省人民政府记个人一等功1次、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1次、贵州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1次、贵州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类科研先进个人1次。
8、李江海,北京大学,教授,专长于地质学研究和教学。在北京大学已指导博士生13人毕业,硕士生20人毕业。 十年来开展全球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资源评价研究,并长期开展塔里木盆地、松辽盆地、海拉尔盆地、准噶尔盆地油气地质与构造研究.特别是长期开展塔里木盆地盐构造研究, 指导8名博士或硕士研究生, 完成盐构造与油气相关学位论文. 五年来, 开展印度洋盆地大地构造。另外,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美国路易斯安纳大学,合作开展盐构造与油气国际合作研究。
9、吴必虎,北京大学,教授,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有城市与区域旅游规划、目的地管理与营销以及更广泛的旅游与游憩研究等。吴必虎教授是中国在旅游地理和旅游研究领域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量最多的学者之一,已经正式发表论文近300篇,由他首先定义和研究的环城游憩带(ReBAC)理论,以及由他倡议和深入实践研究的历史地段活化、古村镇活化及规划理论,是他旅游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最引人注目的创新,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在旅游教育领域,他是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创建人之一,也是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的主要奠基者与建设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i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