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答覆函格式》,欢迎阅读!
![格式](/static/wddqxz/img/rand/big_15.jpg)
答覆函格式
我国古代,书信有种种不同的名称,如“移”、“关”、“咨”、“牒”、“简”、 “笺”、“书”、“函”等等。民国时期,取消了封建社会繁杂的书信名称,取而代之的是“函”或“公函”。中国***成立后,各机关使用过“信函”、 “函”、“公函”、 “便函”等名称。
党的机关1989年将其列入法定公文,行政机关1981年将其列入法定公文(行政机关1951年将“公函”和“便函”列入法定公文;1957年取消“公函”,1981年取消“便函”)。 一、函的用途
《条例》规定:函“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覆问题,向无隶属关係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办法》规定: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覆问题,请求批准和答覆审批事项”。 党的机关 行政机关
机关之间商洽工作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 询问和答覆问题 询问和答覆问题
向无隶属关係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请求批准和答覆审批事项 XX年,行政机关函增加了“答覆审批事项”的用途。函作为主要文种之一,与其他主要文种同样具有由制发机关许可权决定的法定效力。
在“请求批准”这个用途上,函与请示的区别:①行文对象不同:请示有隶属关係,函无隶属关係。②行文语气不同:请示敬重、恳切,函谦逊、委婉、不卑不亢、彬彬有礼。③结尾用语不同。 二、函的种类
(一)按行文可分为去函和复函两种。
(二)按用途可分为商洽函、询问函(答覆函)和请求批准函(答覆审批函)三种。
函有时也用来答覆请示。主要是:收到请示的上级机关授权它的办公部门以复函的形式答覆报送请示的机关。
三、函的格式 去函的格式
×××关于×××的函×××:(去函缘由) (函请事项) (希望要求) 敬请函复。××××年×月×日 复函的格式
×××关于×××的复函×××:你×(省、市、县、局)《关于×××的函》(×〔 〕×号)收悉。关于××××××问题,答覆如下:(答覆事项) 特此函复。××××年×月×日 说明:
1.行政机关的函,发文机关标识通常使用信函格式(函的形式),即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不加“档案”二字,下印一条上粗下细的红色武文线。发文字号标注于红色武文线右下方(标题右上方),嵌入“函”字,单独编髮函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标注于红色武文线左下方(标题左上方)。
2.去函结尾的习惯用语,还可写成“盼复”、“盼予函复”、“请予支持”、“特此函请查照”、“请研究函复为盼”、“请予大力协助是荷”、“特此致函,敬请函复”、“专此函答,希见复为荷”、“如果你们同意,请即复函”、“可否,请函复”等。
3.复函“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办法》)。在“收悉”之后,还可写成“经研究,函复如下”等。函有时也用来答覆请示。主要是:收到请示的上级机关授权它的办公部门以复函的形式答覆报送请示的机关。这种复函,务必在“收悉”之后写上“经×××同意”或“经×××批示同意”。复函结尾的习惯用语,还可写成“此复”、“特此回复”、“谨作答覆”、“特此函告”、“专此函达”等。
4.一般不用“此致敬礼”、“祝工作顺利”做结语(非法定公文之便函不受此限)。
四、函的写法第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b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