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考点24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题组训练)》,欢迎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24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第1题。(广东省珠海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懈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②渤海:渤海的古称。
1.本诗与宋代潘闽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 请结合
本诗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题。(福建省龙岩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送卢侍御赴河北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注],田单空愧取聊城。
【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2.这首诗除了 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题。(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自嘲 陆游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C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此诗是黄庭坚被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而作。②此君,指竹子。③石泓, 砚台的别称。
3 .请分析《自嘲》与《书愤》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4题。(湘潭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裴迪
不远濡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 鸟噤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注】宋孝宗隆兴元年,南宋遣使与金人议和,次年订立合约,于是宋、金呈划准而治的局。
4 .叶嘉莹先生在《唐诗应该这样读》一书中谈到王维与裴迪等山水诗人的诗:它只是一种平静的叙述。你同 意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答案】①比喻。“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② 侧面表
现。通过观潮的人来侧面表现钱塘潮,写人们听潮、出观、待潮、观潮、观感,层层渲染,来表现钱 塘潮的奇观。③多感官结合。“百里闻雷震”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分别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 来表现钱塘潮声势巨大,惊心动魄。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技巧。根据题干提示“怎样表现钱塘潮”可以判断答题方向,首先指向描写手法 和修辞手法。然后,调动知识储备,结合诗句分析。其一运用多感官上描写,“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未见江潮,先闻其声,震动百里,这是听觉描写,五、六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惊涛来似雪” 是正面描绘江潮涌来,这是视觉描写;其二,“一坐凛生寒”,这是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属于侧面描写。 其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江潮涌来,声响巨大, 喷雪溅珠,惊心动魄,虚实结合,雄健壮丽。
2 .【答案】①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②通过想象收复故地、停战春 耕的情
景,表达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期待;③借用典故,勉励卢侍御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 至上的思想。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的能力。题干中“如何抒发'家国情怀'”, 提示考生首先要从抒情方式入手,进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否还有其它角度,然后再分析其表达效果。首联 “何事从戎独远行”是反问,其中蕴含着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颔联和颈联是想象 收复失地、停战春耕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国泰民安的期待;而尾联“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 借用鲁仲连助田单夺取聊城的典故,勉励卢侍御也要学鲁仲连,运用才华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 国家至上的思想。
3•【答案】①都运用对比。《自嘲》首联通过少年的“凌云壮志”与暮年的“一事无成”形成鲜明对比,抒 发作者有
心报国却无法实现的无奈落寞之情。《书愤》第二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写辉煌 的过去,与眼前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W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