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营养与健康》,欢迎阅读!

营养与健康
摘要:
民以食为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食物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也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营养与健康倍加关注。合理的营养是人类的智力、身体潜能和社会活动能力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营养,而什么状态是属于健康。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平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营养 健康 习惯 均衡
一、 营养
营养的原义为“谋求养生”,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过程。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合理营养的意义在于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强智力,促进优生优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物质。目前,已知有约50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中人体最主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等。 二、 健康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衡量是否健康的十项标准:
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良好的休息习惯,睡眠良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头发光洁,无头屑;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足趾活动性好,足弓弹性好,肌肉平衡能力好,脚且没有疼痛、没有拇外翻。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 营养与健康
人通过营养维持生命、保证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和完成各种活动。营养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先决条件,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康复的重要条件。营养素的功能主要包括提供能量、促进生长与组织修复、调节生理功能。
营养素是人体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延缓衰老都与营养状况有关。营养素不仅维持生理功能,还维持心理健康。营养素的缺乏或过量都会引发疾病,营养素缺乏可引起各种不适的症状,营养过剩则会导致肥胖。如果不能保证大脑的各种营养成分的供应,则会导致智力下降,记忆力及记忆再现能力退化,注意力分散,甚至精神异常。为了保持在各种活动中身心愉悦,精力充沛,就必须有足够的营养支撑,若营养不足,会造成疲劳、消瘦和抵抗力降低。 四、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基本满足。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糖尿病患病增加,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血脂异常率升高。 五、 大学生的健康现状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对236名高校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构成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仅两成学生坚持一日三餐。
早餐情况令人十分担忧。大学生中,有近一半的人早餐不吃。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生活节奏紊乱睡眠时间不足,前一天睡觉时间较晚(12点左右或者更晚),因而牺牲早餐一些时间来休息,弥补睡眠的不足。其次,男生有抽烟、喝酒、上网情况,女生有减肥美容误区。
在学校里,每次去食堂吃饭,一般都是跟着感觉走,也挑食,总结一下,发现几个月来吃的不过就那几种菜。有时距离远懒得去食堂吃饭,有时下课晚,赶上就餐高峰期,不愿排队,就随便吃一点。 有些人热量摄入超标,而有的不足(主要是女生);蛋白质摄入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摄入超标,有的射入严重不足;脂肪的摄入差别不大;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普遍少,且不注意搭配; 维生素和无机盐摄入不均衡,尤其是性别差异较大;水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差别较大。
以上是许多在校大学生的通病。 六 、营养平衡
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正当我们吃的主食由粗变精,然而发达国家却大踏步走上回头路。在俄罗斯、东欧,主妇们热衷于黑面包;在德国,全麦面包销路大畅;在新西兰,"主食吃杂一些,配以豌豆、蚕豆等"已成为政府的号召;美国则把粗粮和蔬菜列为"食物指南金字塔"的基座,这与我国"粗茶淡饭保平安"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饮食习惯和观念上的逆向变化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提醒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审慎对待热度日高的饮食"西化"误区,不能再沿着错误的道路盲目走下去了。
营养平衡的定义:人类依靠地球上各种生物资源,因地、因时制宜地发展富有独特风格的民族膳食,并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和各种不同的食品构成营养,都是为了获得同一个结果,即通过膳食得到人们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而且既有足够的数量,又有适当的比例。
人体对营养的最基本要求是:
1.供给热量和能量,使其能维持体温,满足生理活动和从事劳动的需要; 2.构成身体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及组织自我更新所需要的材料;
3.保护器官机能,调节代谢反应,使身体各部分工作能正常进行。
为此,我们应坚持均衡营养的原则,做到科学配餐,就是根据食物的形状、结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理化性质进行合理选料,合理搭配。首先是配餐的质量,配餐的色、香、味、形;其次是配餐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使每一份菜和每一餐菜的各个不同菜肴间的营养成分相互配合,满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并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科学配餐的原则有三点:
1.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较为适宜。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这样的怪圈,常常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有许多人不按这个比例安排一日三餐,而是采用2:4:4,甚至1:4:5的分配比例,造成晚餐吃得过饱过多,对健康有害无益。 2.三餐的间隔要合适,三餐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还要讲究饮食卫生。三餐时间合适、比例适当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就是早饭要认真吃,晚饭不要吃过量,每餐间隔4~6个小时,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
3.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主副食搭配平衡,酸碱平衡,主食做到杂粮与精粮的平衡,干、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荤素搭配平衡。由于烹调原料的品种和食用部位不同,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只有通过科学搭配,才能使每一种菜所含的营养素更为全面、合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H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