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访心得》,欢迎阅读!
![家访,心得](/static/wddqxz/img/rand/big_93.jpg)
家访案例及心得
一年一度的暑假开始了,我也又一次迎来了一批新学生。因为,升高二选科分班,我担任了高二(7)班的班主任工作。新的班级,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为了提前了解学生,暑假,我和班级的几位科任教师,对几名同学进行了家访工作。
案例1、王青,女,原高一(8)班学生。家庭环境良好,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该生学习认真,但是成绩不理想,曾经遭到父母的责骂而想不开。家长曾经带她看过心理医生。
在一个炎热的午后,宋老师和我来到了王青的家里,并给她带了一个蛋糕,希望她的暑假过的甜甜蜜蜜。王青的妈妈,一个开朗外向的人;王青的爸爸,一个标准的“严父”;王青,一个长的高高的女孩子,戴着眼镜,感觉有些内向。初次见面,新的班主任,让王青感到拘束,我从自我介绍开始,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合理安排暑假,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新学期。
开学了,看着女孩子脸上的笑容,我很欣慰。
案例2、陆谦帆,男,原高一(5)班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不理想。据原班主任反映,自律性很差,非常愿意讲话。
在和家长沟通后,我和班级的何老师、顾老师以及陈老师来到了他的家。由于提前打过招呼,他爸爸特意在家里等我们。但是看得出来,他的爸爸很拘谨。对于老师的到来,他很惊讶,不知道我们上门的目的何在。在简单的介绍后,我说明了来意,新的班级,新的学生,为增进师生了解,才来家访。家长放下了思想负担,而这时,晚起的陆谦帆出来了,刚刚洗过头,眼睛眯眯着,嘴边挂着微笑。果然如原班主任所说,一个开朗乐观的孩子。随着谈话的深入,我发现,这是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男孩子。家长的过于宠爱,使这个本来就自我约束力差的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曾经考过年级四十几名的孩子,现在已经是年级三百多名了。随着谈话的深入,使家长的某些观点悄悄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而使家庭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化为另一种教育行为,它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成绩的提高。
这次家访让我觉得收益颇多。
一、家访能让老师更了解孩子,家长更信任老师,更愿意与老师达成共识。家访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它让学生和家长更加信任老师,肯定老师的工作。使家长和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交。从而当学生遇到了什么事情,老师都可以及时并且准确地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知道。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针对学生家中的一些事情有所了解,从而及时与学生交谈,避免了孩子有过大的感情波动。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说孩子的不是,而是要与家长诚心诚意地交流,对学生在校的情况作正确的评价,家访时由于学生也在家长的面前,我们应尽量说孩子的优点,让孩子觉得原来老师是很关心在乎他的。对于学生的缺点我们应该委婉的说出,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缺点又可以很坦然地接受,使家长愿意多与老师交流,共同教育孩子。
二、教师要重视家访,注意教家长一些教育的方法,帮助家长改变过去 “孩子上学家长就不用管,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这一观念,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也同样重要,这样对孩子的健康和学习教育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家访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和谐,更友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
在这次家访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家长过于严格,有的则过于溺爱等等, 这些问题让我陷入深思,如何能使学生爱上学习,并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呢? 我觉得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对学生有爱心、信心和关心,还有一颗年轻的心,也就是童心。 教师的品格与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要让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他才会愿意听老师的话。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也就要求我们要有爱心、童心和对学生有信心。我们对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每一个学生关爱和激励的眼神,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得关爱,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我们要充分的信任他们,相信他们能做好,信心他们是最棒的。都说老师是孩子王,要想和孩子打成一片,让他们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那么就要求我们要有一颗童心,能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快乐。
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人人都想获得表扬和赞赏,年纪越小,获得表扬的需求越强烈。一个班上有四十多名学生,不能因为某个学生经常打架或是上课玩,而一味地批评他,让他认为老师根本不在乎他。其实很多学生不听讲有时只是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但他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而选择了犯错吸引老师的注意。我们应该试着从其他方面来找寻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夸大在班上表扬。优秀的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而不是批评出来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挖掘学生的长处,肯定学生的进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技巧地引导学生走向正轨。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 “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让我记忆尤深。我这里指的是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品德教育。即使某个学生反映特别慢,也不能放弃,应多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补习,让他跟上其他同学的脚步。对于调皮的同学也不能放弃,要循循善诱,让他们知错能改。学生不是一两天就会成才的,而是需要我们老师耐心教育的。
总之,家访也给我上了一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瑞拔萃,因此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自然对老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平时真的要多钻研,多学习,不要辜负家长、孩子的希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4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