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吕叔湘中学高二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苏幕遮》》,欢迎阅读!

吕叔湘中学高二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苏幕遮》
一、学习目标:
1. 感受诗词语言,领会诗词含蓄的感情。 2. 赏析词中写景抒情的艺术技巧。 二、知识结构 1.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2、词的大意:
天空碧蓝,地上落满了枯黄的树叶,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青山映在斜阳之中,在远方,水天相接,芳草不懂人情,依然在夕阳下青翠一片。黯然失魂,追思旅途,每天夜里,只有在那还乡团聚的好梦中才能安睡。明月登楼,思乡更切,倚着那楼栏怕不能自禁。借酒浇愁,一杯冷酒,两行乡思泪。 三、课堂笔记 1. 《西厢记》“长亭送别”怎么化用了本文的句子?
2、说说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下片抒了怎样的情?
3、前人评价本词“以秋景写秋心”,试作解说。
四、疑难问题
五、作业练习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
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
红应满径。
1、词上片“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中有两个“春”字,请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两个“春”字的含义。词中的“晚”一语双关,包括哪些含义呢? 2、“云破月来花弄影”为历来传诵的名句,你认为好在何处?
六、订正错题
七、教师点评
《苏幕遮》的答案:
三、1、“长亭送别”化用 “碧云天,黄叶地” 一句,成为“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
2、教学设计第224页的5、6题的赏析。
3、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穰丽之景和深挚之情的统一。上片所描摹的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已蕴涵乡思离情;下片相思离愁则全是从上片生发开来。词人使用了倒插逆挽的手法,先在上片摹写触目所见的伤心秋景,在下片“明月楼高休独倚”一句方才点出倚楼远眺、伫立凝想的主人公及立足点,这样景、人、情就更为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五、1、前一个“春”是春季,指大好时光;后一个“春”则不但指年华的易逝,还蕴含着对年轻时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与下文的“往事后期空记省”紧密联系。
“晚”是语义双关,既是说天晚,也指晚年。 2、见教学设计的第228页的5题的赏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