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路上行人”是别人还是自己》,欢迎阅读!
![行人,路上,别人,还是,自己](/static/wddqxz/img/rand/big_46.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路上行人”是别人还是自己
作者:孙海花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2年第07期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七绝小诗,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诗曾在上世纪90年代被香港文化机构评选为“十佳”唐诗之一,而且名列第二。诗人杜牧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语言通俗直白,音节和谐自然,情景清新生动,境界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千百年来一直为广大读者所深爱,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而且,本诗也在清明哀悼诗中奠定了千古绝唱之地位。按理,对这首诗歌的解读应该不成问题,但其中“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路上行人”到底是指别人还是诗人自己,至今一些人包括一些权威著作还没有定论。
《唐诗鉴赏辞典》这样解释: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悼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全唐诗鉴赏辞典》里面的赏析就是作为他指,说是一路上去扫墓或扫墓归来的人为怀念逝去的亲人而悲不自胜。 很明显,这两本权威著作中谈及“路上行人”指的都是别的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是今人理解唐诗的一种想当然而已。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清明。清明是我国古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记》云:“冬至一百五日,有疾风暴雨,谓之寒食。”寒食乃清明前一日,故《幼学琼林》曰:“冬至百六是清明。”寒食节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令民禁火一天而来。关于祭扫祖墓,原本并非清明节,而是寒食节。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下诏:“(寒食节)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清明扫墓起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杜牧诗《清明》,其实并非为清明而作,以之为题,是取诗文前二字,此乃古代诗文拟题之常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