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的实施策略

2024-02-19 20:3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的实施策略》,欢迎阅读!
传统节日,园区,幼儿,策略,实施
传统节日文化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

的实施策略

摘要:幼儿园区域游戏是指教师在遵循幼儿兴趣、需要及身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将活动室划分为多个区域,并在其中分类投放合适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等相互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一种游戏形式。区域游戏具有开放性、低结构、探究性的特征,其背后所体现的是杜威“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区域游戏幼儿教育 引言

就安吉游戏而言,它是幼儿以及大自然之间的真实对话,致力于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索,提高幼儿自我认知能力与影响环境能力。在安吉游戏理念渗透中,教师借助低结构器材,实现自然生态以及幼儿社会认知之间的相互组合,提倡自然生态回归,促使幼儿游戏社会性发展产生共鸣,在遵循幼儿自然发展的基础上,真正扭转忽视幼儿本位的局面。

1理论之基——游戏幼儿自主发展和深度学习的方式

追溯人类起源可发现,游戏存在于人类每一时期的历史文化中。因此,从古至今,游戏相关研究涉及各个学科文化学视角下的游戏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承载主体;社会学视角下的游戏社会“前台”及“后台”活动中扮演的社会角色;人类学视角下的游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精神活动;语言学视角下的游戏一种具有教化功能的符号形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指出,幼儿游戏幼儿社会文化背景下自主、自发构建经验学习活动,是幼儿重要的生活方式。从以上表述可看出,“自主”“自发”“身心愉悦”“生活方式”等词语已经成为幼儿游戏的代名词。

2投放适宜材料,激发探索欲望


材料是幼儿区域游戏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支架,是激发幼儿游戏欲望的重要媒介。因此教师要珍视材料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家长资源,丰富和补充幼儿游戏材料。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要关注两个要点:其一,材料投放要注重与传统节日主题的关联度,体现灵活性。教师应根据幼儿园近期节日目标和活动进展,及时投放和更换具有节日特征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与节日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沉浸式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其二,材料投放应注重幼儿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层次性。依据活动材料结构,将游戏材料划分为低结构材料和高结构材料。其中低结构材料具有可塑性和替代性强的特点,可满足幼儿多样化的需求,能够深化游戏实践的探索性,也能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小班幼儿受生活经验、精细动作、社会交往和语言表达等能力限制,发展水平较低,应侧重于投放低结构材料和半成品材料;大班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和精细动作发展水平能够支撑其进行游戏的创造,因此教师可投放大量低结构材料。例如,重阳节背景下的服装店,小班幼儿可以投放成品服饰、装饰性道具等,大班幼儿可以投放大量低结构材料(布、皱纹纸、布织布、塑料袋等),便于幼儿根据角色需要设计不同的服饰,切合不同的节日主题。

3尊重主体地位,鼓励自主探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传统“教师授而学生受”的模式已经被淘汰,“师为导,生为主”渐渐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共识。同样在幼儿教育领域,幼儿教师也要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做到以幼儿发展为本。简单来说,其一,幼儿教师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之前,要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如选择游戏项目、选择伙伴等;其二,幼儿教师要紧扣区域游戏的难易程度,积极调整、优化区域游戏活动,尽可能地给幼儿更好的体验,令其发挥出真实水平;其三,在游戏即将结束时,幼儿教师要把握好契机,及时引导,为幼儿进步、发展助力。例如,在“泡泡畅想曲”游戏活动中,幼儿遇到了“泡泡水用完了”这个问题,自发地进行了交流、讨论,产生了“自制泡泡水”的想法。于是,幼儿教师提前告知幼儿准备一些相关的工具、材料,幼儿从家中带来了许多东西,有肥皂、沐浴露、洗洁精等,准备研制泡泡水。如有的幼儿拿出一把小剪刀,剪出一堆肥皂屑,并且将其放入水中,但肥皂屑并没有化开,而是沉在水底,于是幼儿拿出一根筷子,搅拌了一会


儿,水里出现了几个泡泡;有的幼儿则准备了一个透明的杯子,倒入了半杯水,接着滴了一些沐浴露,用筷子搅拌,慢慢地,杯口出现了许多小泡泡……幼儿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成果、发现,并且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做出了泡泡水吗?有没有吹出泡泡呀?”幼儿热情高涨,迫不及待地给大家展示。在上述过程中,幼儿教师并未过多地干预幼儿,而是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幼儿自主尝试,并发现、解决问题。正是幼儿教师的“放权”,给幼儿带来了实验、动手的信心,幼儿在亲身实践中获得了实验体验。在分享期间,幼儿教师进一步引导,点燃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幼儿后续探究指明了方向。

结语

幼儿园要珍视传统节日的教育意蕴,以游戏为载体,寓教于乐,增进幼儿传统文化的具身感知。幼儿是独立的个体,能够以独特的方式感知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教师要引导他们把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嫁接到生活中,推陈出新,成为新时代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9.

[2]雷丽丽.传统节日文化幼儿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6.

[3]曾莉,王燕.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在幼儿课程中的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8(9):64—66.

[4]陈云.区角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3(6):95—96.

[5]林虹.地方文化幼儿课程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19(10):93—9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7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