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侯秉琛老师“汉字的解读”的听课随笔

2023-05-01 12:4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侯秉琛老师“汉字的解读”的听课随笔》,欢迎阅读!
汉字,听课,解读,随笔,老师
关于侯秉琛老师“汉字的解读”的听课随笔

付成莲

这段时间,接连听了侯老师的两堂课,感触颇深。在我看来,这位老先生不仅仅是一名教师,他更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厨师。课堂上,他不是在教语文,而是在“烹”语文。听侯老师的课,就如同品尝美味佳肴,让人心情愉悦。

品词,在侯老师的课上可是一大特色。他经常会拿一些我们看似熟识的字进行“深加工”,进而让学生通过对该字的理解达到对词语甚至整个句子的理解。如在教学《长征》时,他通过介绍象形字“也”(在古文中表示蛇的形状,弯弯曲曲)的意思,来帮助学生理解“逶迤”一词的意思。又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他又深挖“寇”字,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日寇”这个词,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这样,原本枯燥无味的汉字经侯老师这么一“烹”,“香味”自然而然地就出来了。

传授方法,在他的课上恰似行云流水。学生总是能在积极的学习气氛中学到了一些学好语文的方法。如在教学《长征》时,他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意味深长地说:“诗,有诗味,有情感,有韵味。因此,要慢读、细品。”学生不自觉地就去按照老师说的去读。在理解“走泥丸”时,他又提示学生“作诗有时会用到典故”,这样,在学生学习诗词的路上又多了一盏明灯。


一堂课,四十分钟,然而在这四十分钟里,他总是引入大量的课外知识,使得优等生能够“大饱口福”,学困生可以有选择地接受,这就大大改变了“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状况。即使是教了多年学的我们,也津津有味地听侯老师讲解,在他的讲解下,我们发现汉字原来这么有趣,原来这么好记,也对今后教好汉字充满了信心。

侯老师的讲座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总能引人入胜,我想其原因就在于侯老师教我们的方法都是他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得来的,不但实用而且有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他的课值得我们去听!他的技艺值得我们去学!他的认真劲值得我们去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28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