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层次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校学生对LGBT群体接纳程度的影响

2023-03-12 08:3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年龄层次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校学生对LGBT群体接纳程度的影响》,欢迎阅读!
接纳,经济发展,群体,层次,程度
年龄层次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校学生对LGBT群体接纳

程度的影响

摘要:LGBT属于少数群体,社会上接受度低。本文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探讨高校学生对LGBT群体的态度和看法及其影响因素,针对调研结果提出建议,社会群众更合理地认识LGBT群体提供途径。 关键词:LGBT自我认同;自我价值

目前国内高校学生对于LGBT群体基本保持和善态度,大部分同学表示尊重和理解,但也有少数排斥他们。

希望通过本次LGBT群体课题研究,探讨不同人群尤其是高校学生对LGBT体的态度和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高校学生乃至社会正确合理地认识LGBT提供途径,逐步提高社会LGBT群体的关注和接受,并针对调研结果提出建议。 一、从年龄层次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对LGBT接纳程度的分析

通过分析收回的789份有效问卷,我们重点关注年龄层次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两个角度。主要结论为:年龄与接纳度呈明显负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接纳度呈弱正相关;来自地区经济较发达的18-24岁高校生比来自地区经济较欠发达的高校生对LGBT接纳度高。

LGBT群体接纳程度划分有以下标准:本文根据调查报告您对于这个群体的看法一问所出现的言语友好程度将受访者分为高接纳度中接纳度接纳度。全体受访者中,持高、中、低接纳度分别为533人、193人和63人。 我们将受访者每隔10岁划分为“10-19“20-29“30岁及以上三个子群,以研究不同年龄对LGBT接纳度的影响。

高中低接纳程度在10-19岁中分别为41814238人;在20-29岁和30以上分别为1054313人和10812人。结果显示,30岁及以上、20-29岁、10-19岁这三个子群的受访者对LGBT接纳度有明显上升:高接纳度从33.33%增长65.22%再到69.9%;中接纳度比例总体下降;低接纳度比例明显降低。

这表明,随时代的发展,90后和00后对LGBT接纳度相对1980年前出生的人有显著提升。这与1990年后改革开放成果显著、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涌现有关,使90后和00后能更多地接触新事物,感受新思潮。

对不同地区的受访者,我们从经济发展程度切入,采取2019年全国年人均GDP为分界线,将受访者分为来自年人均GDP高于和低于全国均值地区的两个子群(简称为均值以上地区均值以下地区)。

高中低接纳度在均值以上地区分别为38523442人;均值以下地区分别为1487021人。结果显示,均值以上地区比均值以下地区的受访者对LGBT接纳度更高。高接纳度比例分别为70.00%61.92%;低接纳度分别为7.64%8.79% 全国均值以上地区多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带来更加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让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LGBT概念和文化更多地被这些地区的人接触,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对LGBT更包容。

高中低接纳度在来自均值以上地区的高校生分别为37812238人;均值以下地区的高校生则分别为1165612人。

调查发现,大学生LGBT反映与同龄人相处更轻松自在,更容易感到快乐,也更愿意向同龄人表露自己的性取向。这与高校学生有更高的接纳度有关。68.42%高校学生持高接纳度,中低接纳度分别为24.65%6.93%。进一步分析均值以上地区的大学生持高接纳度的比例为70.26%,比均值以下地区的大学生高出约7%


持低接纳度的大学生中,来自均值以上和均值以下地区则分别占比7.06%6.52%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大学生对LGBT接纳度的影响基本与上述地区经济发展因素分析一致。我们归结为更加发达的经济能促进LGBT概念的传播和更包容的文化形成。此外,在均值以下地区,大学生相比整体对LGBT有更高的接纳度。 更高的接纳度对于LGBT而言意义重大。更为包容的环境能减轻LGBT对于自己在性取向上作为少数的焦虑和压力,能更大程度地将性少数仅视作许多个人特征中的一项,对LGBT的身心健康意义深远。调查中,大多数的高校LGBT个体表示希望人们对性少数去特殊化。受访的心理咨询师也表达相同意思:性取向只是一种划分,比如男人和女人,只是划分标准不同。

LGBT群体表示低接纳甚至排斥的7.98%受访者集中表达了以下原因: 认为LGBT群体不同的性取向有悖伦理;是因为从小缺乏对正确性取向的引导认为对他们父母产生巨大伤害;

无法接受和理解LGBT群体的性取向和行为; 从未和LGBT群体有接触,出于未知而表示排斥。

第一、二个原因,与家庭观念和性教育有关。受传统观念影响,由同性组成的家庭容易被人们固有的家庭观排除在外。而由于性少数的LGBT的择偶、恋爱、家庭观都要承受传统观念的压力。而人有拒绝和反抗未知事物的本能,便解释了第三、四个原因。

数据显示,高达73%Gay57%Les处于单身状态;55%Gay35%Les的爱情关系短于一年;他们对于婚姻的渴望,是分别高达86%93%LGBT对爱情的渴望与现实形成强烈落差,这与性少数的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只有16%Gay17%Les成功获得家人支持。[1][2] 二、LGBT群体如何更好获得认同

LGBT群体而言,多数会受到对自我认同的内在以及社会态度或传统观念等外在压力。对此,我们认为LGBT群体得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才有可能摆脱对性取向的错误认识,实现自我接纳。不论是性少数性多数,其实都是在寻找、追求并实现自我价值。要意识到性取向只不过是人们身上众多标签中的其中一个,不必过分看重。只需要不断发掘并放大自己潜能,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大多高校没有明确表明对LGBT群体的态度和看法,使LGBT问题在高校生中缺乏应有的认知和理解。

我们认为高校可开展性教育讲座,让更多学生认识并了解LGBT,用开放的眼光接纳;提供论坛或相关社团给学生创造了解交流的环境,使学生们能公开地讨论;借鉴少数民族辅导员设立服务高校LGBT群体的组织,对LGBT群体进行心理疏导。

社会角度看,普及社会LGBT的认识,消除对LGBT群体的误解,呼吁社会给予LGBT 尊重和理解;但不用有过度关注,白岩松:过度的关爱也是一种歧”[3]。呼吁建立对LGBT群体在生理、心理和人生规划等方面指导的服务,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拟定保护LGBT群体权益的相关法律。正确引导青少年对同性恋问题的看法,摆正青少年对自我认知的心态。 三、局限性

由于问卷分发和数据收集范围的限制,本文存在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调查群地区单一性:受访者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外省数据较少,并且关于经济发展程


度对LGBT认知和接纳程度的探究缺少全面的佐证。

要想改变社会LGBT群体的看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能苛求国家和社会短期内改变对LGBT群体的态度。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社会LGBT群体本身等多方面努力和改变,让社会渐渐接纳、认可他们,国家相关法律的颁布也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网易新闻首个LGBT数据报告出炉[R/OL].中国网,2017.6.27 [2]“亚洲同志项目中国国别报告[R/OL].财新网,2014.8.15 [3]白岩松.志愿服务九思[R]. 报告地:团中央志工部,201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zC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