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前活动的开展策略》,欢迎阅读!
![小学英语,策略,开展,教学,活动](/static/wddqxz/img/rand/big_16.jpg)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前活动的开展策略
摘要:读前活动是有效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在读前活动中可采取“开展主题讨论、挖掘标题内涵、利用故事封面、巧用文本插图、组织头脑风暴和举行角色扮演”六条教学策略,激活学生认知图式,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从而开启学生思维品质和阅读素养共同提升的阅读之旅。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前活动
小学英语阅读课通常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进行。读前活动是一节阅读课的开始,也是思维活动的开始。作为阅读课的热身和导入环节,教师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激活学生相关的阅读背景知识,为后绪顺利开展阅读活动做好铺垫。
一、开展主题讨论
小学生日常使用的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主题赋予了单元的教学功能、意义和价值。在读前活动中开展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讨论,能够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主题图式,开启学生的灵动思维,从而更好地进入正式的阅读环节。
例如,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Story Time呈现的是学生们喜爱的经典故事的简写版。在本节课的读前活动中,教师组织开展了My Favourite Story的主题大讨论,主要教学步骤如下。
步骤一:教师引出讨论的话题My Favourite Story,要求学生围绕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谈谈故事的名称、主要情节、喜欢的原因,并对故事人物或者故事内容进行评价。
步骤二: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和准备时间,而后学生在组内相互分享故事,并推荐一名学生作全班展示。
步骤三:师生一同对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之后,教师以问题“What story are we going to read today?And what is it mainly about?”引入本课新故事的阅读。
主题大讨论可以引发学生对自己过去所有阅读过的故事进行回顾和总结。学生依照教师的要求对故事内容进行阐述、分析以及评价,这样的设计不仅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段输出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分析与评价方法,使得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得到有效锻炼,学生也会在接下去的故事学习中带着类似的问题和思维方式深度阅读和解析文本。 二、利用故事封面
绘本深受学生的喜爱。绘本故事的封面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除了常见的作者、插图者、标题等信息之外,还有故事发展的背景情境、故事的主要人物,甚至还可能出现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因为封面中有如此多宝贵的信息,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加以利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活学生的经验图式,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例如,在教学丽声妙想英文绘本第三级A House For Hedgehog时,一位教师在读前活动中进行了如下设计。
步骤一:教师在展示封面时,首先遮住故事的名字和人物,询问学生:What can you find from the cover?学生通过观察给出绘本作者、插图者、画面场景等信息。
步骤二:教师呈现封面人物,引导学生说出故事主要角色。随后,教师继续提问:Why do they look so excited?学生自由想象,给出了许多精彩答复。
步骤三:教师呈现故事标题,验证猜测。随后学生在组内围绕标题自主提出问题并尝试预测。然后小组代表在全班面前提问,其余学生进行预测。学生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提出了许多精彩的问题,也给出了许多不错的回答。
本课采用分布呈现绘本封面的方式,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最后部分要求学生围绕绘本题目自主提出问题和设想答案,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在预测中锻炼了真实语言输出能力,在表达中提升了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和创造性。 三、举行角色扮演
故事角色是故事的核心要素。这些个性十足、形象突出和经历特殊的角色使得故事成为孩子们最欢迎的阅读材料。如何分析、理解和体验角色的语言、心理和行为是故事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角色扮演是帮助学生达成以上学习目标的最有效方式。小学生也非常喜欢角色扮演活动,如果在故事读前活动中举行这样的活动,将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从而对故事中角色的理解和体验更为深入。
例如,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这一单元的Story Time部分主要讲述了狮子与老鼠相互帮助并最终成为好朋友的故事,两个主要角色形象迥异、性格鲜明,语言也各具特色。一位教师在导入阶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步骤一:教师使用PPT展示狮子和老鼠的图片。两位主角出场时同时伴随着动物的叫声,用以唤醒学生对动物的感知。随后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步骤二:教师提出问题“If you are a lion or a tiger,how do you introduce yourself?”同时提供语言支架来辅助学生进行表述。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进行介绍。
步骤三:师生共同对学生的角色介绍进行点评。接着,教师提出第二问题:If the lion and the mouse met one day,what would happen?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打开,给出许多精彩的答复。最后,教师以问题“What really happened in the story?”带领学生进入故事阅读之旅。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扮演故事的两个主要角色,这样能有效激活学生对老鼠和狮子两种动物的认知图式。而且,学生在语言支架的帮助下,以第一人称进行自我介绍也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此时,语言在思维的驱动下变得更有生命力和想象力,思维在语言的展示中也变得更加灵活和深刻。随后教师提出第二个假设问题,再次让学生从故事主角的角度去预判故事结局,看似本末倒置,实则充分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学生的精彩回答折射出他们较强的思维品质。以上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在读前活动中举行角色扮演活动能有效挖掘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思维活力,引起阅读期待。 四、结束语
课堂是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任务的主要场所。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它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读前活动作为阅读课的开始阶段,起着开启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灵感的重要作用,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不可或缺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吕萌.利用文本标题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与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06).
[2]李长健.巧用教材插图培养思维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5(11). [3]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