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志愿服务对学生的重要性

2023-01-23 15:29: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高校志愿服务对学生的重要性》,欢迎阅读!
志愿服务,重要性,高校,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高校志愿服务对学生的重要性

作者:陈志强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1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精神文明也随之重视起来,志愿服务便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公益精神得到发扬,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精神文明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高校可以更好地提高在校学生的奉献精神。基于此,以浅谈高校志愿服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重要性 引言

志愿服务最早来源于西方国家,志愿服务的发展也是经过了一定的实践过程,同时在实践中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发扬。我国对于志愿服务也非常重视,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培养更是政府所重点关注的对象。志愿者服务是服务有需求的人但是从不要求回报的福利行为,其开展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和职业化,这种服务的开展有利于弘扬我国助人为乐等民族文化美德。同时,这种志愿服务的开展也激发了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用另外一种参与方式融入社会,让学生通过此种方式发扬积极乐观的公益精神。因此,为了更好地探究高校志愿服务对学生的重要性,特对志愿服务与学生的联系展开探究,深入研究学生志愿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对今后指导大学生志愿活动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义

首先,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精神层面的思想境界,夯实其信仰基础,让信仰在理想信念的心中飘荡。在这样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技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在不同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自我升华,既锻炼了自己,也为服社会作出了贡献。同时,加强了自己

社会的交流,也树立了更多的高校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无私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精神层面的思想和觉悟。其次,志愿服务通常都是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很大一部分为实践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参加活动来丰富自己的业

余生活,志愿服务活动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业余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接触到了不同的社会人群,也接触到了不同领域和其他年龄段的志愿者,形成了一个集体生活和团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协作的生活圈,这无疑增加了自己的社会阅历,扩大了自己的交际面,也在不断和不同人群打交道的过程中,更加清醒地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不断在服务中吸收他人成熟的学习经验和先进的理念,加快自己成长的速度。志愿服务开展的重要前提就是让学生真正投身于福利事业,让学生感受公益的力量,让学生实践经历都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得以深化,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得以更好地成长。

二、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的不足

首先,大学时代的年轻人虽然敢于接受创新和挑战,但很多人又缺少坚定的毅力,对已经经历过的事物,其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精神注意力和关注度也容易大幅下降。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此种情况的表现也更加明显。其次,很多大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大部分停留在思想中,而付出行动的则

比较少,而且很多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时,其出发点并非真正地服务社会,加上很多机构在组织过程中加入了相应的考核标准,便导致学生在参加志愿活动时思想不纯洁,行动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最后,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之前,大部分都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缺乏一定的專业技能,尤其在学生自行组织的活动中,管理漏洞和管理制度的缺失造成了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服务质量降低。

(二)现代社会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工作总体上社会认同度普遍不高。缺乏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这也是束缚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大众群体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服务意识和出发点等方面的理解,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被志愿服务”“被爱心的现象在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比比皆是,这些非自愿的安排往往大大打击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违背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出发点,抑制了志愿者主观上的能动性,服务社会的公益精神得不到彰显,服务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其次,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缺乏健全的培育机制。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存在一定的客观问题,其培育观念相对滞后、组织管理不人性化、政府相关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此外,大学生培育公益精神还缺乏维护大学生自身权益保障和激励其参与公益活动的表彰机制。大学生的志愿者的主体位置不能确立,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相关的行使权利和义务经常没有制度上的章程规划,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无法参照相关制度执法;政府的扶持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的相关资金不到位或是被挪用,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相关扶持政策缺乏针对性也制约了公益活动的开展。 三、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提升大学生素质

志愿者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要自我奉献、服务社会,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实自己。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在我国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倡导和推进爱心助人、奉献社会为宗旨,这既是继承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举措。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舞台,为满腔热情、乐于奉献的同学们提供了沟通的桥梁。高校志愿者将一如既往的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常规活动,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特色的志愿者活动。有了志愿者的关怀、帮助他人,为社会无私奉献,爱和善才得以及。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新时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优秀的精神品质,这也是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开展,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能够培养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怕困难、迎刃而上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通过实际活动让同学们提高自己

在公益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构建学习结合实践的长效机制,宣传学生的公益活动本质,学生体验参与实践的公益价值观,使公益精神深入人心,达到对大学生精神培育的最终目的。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也就是说,无论是公益组织还是相关的社团,都要在公益活动方面予以大力宣传,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参与渠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其中,感受公益活动的意义和内涵,让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公益精神,并将此精神予以发扬光大。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认识到公益活动的精神对于其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无论对于学生的生活,还是对于未来学生的工作都具有深远影响。教师和社会都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提升自我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公益内涵,让此精神中所蕴含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让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Pe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