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2022-12-30 14:2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高校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和途径》,欢迎阅读!
文明建设,途径,高校,政治,内容


浅谈高校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石油大学(华东)工会 李祖明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政治工作的不同领域,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长期努力。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理应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要求,结合高校的实际,在高校进行政治文明建设,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高校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特点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精髓就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目标得以实现。因此,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十六报告也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工作从根本上说都要致力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高等学校的政治文明建设,同样需要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在高校政治文明建设中,就要最大限度的体现教职工群众当家作主这一本质特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保证教职工群众依法享有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依法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广泛权利,没有民主政治制度保障,高校的政治文明建设就不可能落到实处。

二、高校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强高校的政治文明建设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1、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在高校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高校是知识分子集聚的地方,而知识分子相对其他群体而言更重视人格尊严和价值的实现。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提出的“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思想,在我国现实社会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上真正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要用党内民主带动高校的政治文明建设,在高校的政治生活中形成民主的氛围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所以,必须通过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党的民主政治能力。高校的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他们的民主观念、民主作风、民主习惯等状况如何,都会对高校的民政治建设、教学、科研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用党内民主带动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在学校的发展规划、重大的改革措施、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机构的设置等重大问题上,通过有关组织形式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使广大教职工能够畅所欲言,这样才能集中广大教职工的智慧。重大决策的出台,除了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外,还要进行充分的论证,甚至是激烈的辩论,花只有经过碰撞才能闪现。只有经过充分的民主,才能实现正确的集中。要通过积极的民主实践,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的民主意识,养成良好的民主习惯。同时,要努力丰富宣传教育的形式,以学校电台、电视台、校报校刊、校园网络等宣传媒体为阵地,组织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广泛宣传政治文明,形成宽松的民主氛围。

3、要把制度建设放在首位

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在高校,依法治国具体体现在依法治校上。要做到依法治校,就要加强制度建设,要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制度




建立和完善、改革和创新。在高校的政治文明建设中,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别是在我国法制建设还不完善、法律意识比较淡漠,“人大于法”“权大于法”的现象还时有所闻的情况下,民主制度建设就更为重要。

4、要坚持反腐倡廉

从实践来看,政治文明表现为廉洁、高效、民主的行政活动。因而可以说,反腐倡廉属于政治文明的范畴,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腐倡廉工作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关系到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现实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来看,高校虽然不像有的部门和行业那么严重,但也不是一方净土,据统计,2001教育系统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举报82269件,立案7594件,其中经济案件1898件,教育乱收费案件1540件。所以,在高校,也必须重视反腐倡廉,要把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到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形成完善的高校内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从而,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

三、高校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 我国高校数量多,分布广,队伍庞大,办学形式日益走向开放化,其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益日益显著。因此,高校应该自觉建设政治文明校园,发挥窗口示范作用。

1、高校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成立之初,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在当代中国,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全体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宗旨、尤其是奋斗目标,决定了她所领导的政治文明建设必然是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朝着共产主义方向前进。因此,高校的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重点是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在办学方向上纳入政治文明。高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须自觉实践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对马克思理论的新发展,高校尤其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政治文明的要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突出任务;要在学校建设的各方面充分考虑到政治文明的要求,制订规划,加强宣传,狠抓落实,不断强化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政治文明意识,规范政治文明行为。二是在班子配备上坚持政治文明。在高校中,教师是学生的表率,领导班子是师生员工的表率,领导班子的政治文明建设在政治文明校园建设中始终处于关键地位。要通过建立、健全和落实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严格规范的约束机制,建设一支讲政治的、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为师生员工做出表率。三是在依法治校上体现政治文明。所谓依法治校是指高校依照法律法规确定的高校执政运作方式来管理高校。要做到依法治校,就要求高校的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带头模范地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都不得有超越法律法规的特权,同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保证高校的教职工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不仅是在依法治国条件下我党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在高校的具体体现,是高校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高校政治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2、高校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随着我国各项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都已颁布,这就要求高校的行政管理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各项管理制度的出台,都要有明确的法律政策依据,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当前,由于高校的有些规定缺乏法律依据,教职工、学生与高校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例已不鲜见。坚持依法行政,不但能够保证有关的法律法规在高校的严格实施,同时,也使高校的管理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坚持依法行政还要求高校要注意立足于自身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一是加强政治理论究。理论研究者要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创造性地阐发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顺利推进高校政治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二是加强政治制度研究高校要重点研究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依法行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研究如何既能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x6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