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意义及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对策,意识,意义,加强,大学生](/static/wddqxz/img/rand/big_54.jpg)
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意义及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安全防范与法律意识现状透视
1、警惕性不高,缺乏自我防范意识
高校校园是青年人向往的人才“象牙塔”,是高雅纯洁和青春健美的象征,大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校园是一方净土,无须为安全担忧,缺乏应有的警惕性。例如2009年秋季开学时,一骗子窜至某城市的两所高校,冒充学生处老师,几次召开学生班团干部会议,骗走学生手机、现金等,居然没有一个学生干部看出破绽。
2、轻信他人,疏于防范。
大学生才华横溢,充满理想,喜欢交友、钟情交际。然而值得提醒的是,有一些大学生书生气十足,憧憬世界充满爱,忘却社会的多元和复杂,淡漠良莠美丑、正邪善恶界限,交友不加选择或不懂选择,轻信、轻率,最后落得不幸的结果。
3、急于实现自我价值,缺乏必要的社会知识
大学生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强。他们希望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活动来丰富社会阅历,提高工作能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但由于他们信息来源较少,往往轻信媒体报道,常常钻进骗子的圈套,遭受经济和精神的双重损害。
4、处在心理过渡期,不会防范
大学时期是青少年不成熟的人格状态向成人成熟状态转变的过渡时期,是各种心理矛盾和思想观念发生碰撞、冲突的时期,也是各类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大学生心理情绪容易失控、失常,他们很多人不知防范,不会防范,也容易诱发不安全事故。例如:某高校一男生在开学的第一天,得知自己5门功课补考时,难以接受现实,给父母打完电话便跳楼身亡。此类人为悲剧在大学生群体中时有发生。
5、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的偏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多元文化在不断地交融和冲突,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严峻挑战。部分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味贪图享受,爱慕虚荣,往往难以抵制外界诱惑。更有个别大学生道德沦丧,行为极端,既危害他人安全,也危害自身前程。
总之,近年来大学生被抢劫、被伤害、被骗、被盗、被滋扰案件时有发生,大学生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固然与复杂的外部环境有关,但大学生的安全防范与法律意识较差,无疑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与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安全防范与法律意识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的迫切需要
上文所述各种不安全和犯罪问题的存在,不仅会给大学生本人及家庭造成伤害,也会给高校正常工作带来影响,严重时还将危及社会的安全稳定。为此,各高校应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步人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实用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大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确保高校的安全、稳定、发展。
2、加强安全防范与法律意识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高等学校培养的合格人才,不仅要学习好、思想好,而且,还要具有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担当起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包括:专业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等等,而其中安全意识是最基本的,因为安全是人类个体生存的基本要求,更是整体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安全意识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未来立足社会的必然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与法律意识教育是建设法制社会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必须强调树立和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大学生作为全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意识的强弱、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法制社会的建设进程。近年来,大学生惨案的发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人们在谴责骗子、凶手的同时,更多地是对原因的分析: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平衡,能力结构不合理,虽然掌握了相当的专业知识,但是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导致稀里糊涂地违法犯罪或无端地被害。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识教育,必将对社会法律秩序产生积极的影响。
4、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与法律意识的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保护大学生人身安全是学校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早在1996年原国家教委就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当前面对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和高校安全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高校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唯此,大学生才能遵规守纪,才能为构建温馨、和谐的校园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kB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