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留守儿童保护的难点》,欢迎阅读!
![留守,浅析,难点,儿童,保护](/static/wddqxz/img/rand/big_100.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留守儿童保护的难点
作者:尚 慧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7期
摘要近年来,农民工子女各项权利缺失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界纷纷提出保护留守儿童的方法,本文另辟蹊径从微观的角度浅析了留守儿童保护的难点所在,希望对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关键词留守儿童 权利 农民工子女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184-01
随着中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带来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年中,流动人口接近1.5亿。所谓留守儿童(Children left at home pay the price of migration)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一群体的生存、保护、教育发展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一、留守儿童保护现状分析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各个地区也纷纷拿出了解决问题,缓解矛盾的措施。如各种志愿者机制的建立和留守儿童档案的设置等等。这些情况也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2004年以来,许多学者积极开展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研究并取得诸多成果。现在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途径,途径一,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增加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志愿服务等多中心的监护体制。途径二,立法保护;例如,张杰,汪进元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平等保护》一文中提出国家应尽快制定专门的《反教育歧视法》,以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途径三,政策方面的改变;即改变城乡二元的体制,改变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很多社会学家皆有此呼吁。
但是基于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笔者认为上述这些保护的手段都有其不足或难以实现之处,这些正是留守儿童保护的困难之处。 二、留守儿童保护的难点分析 (一)保护的对象无法界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何为留守儿童?叶敬忠、潘璐认为:留守儿童是指被调查时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每年在外务工时间累计达6个月及以上,而被留在农村地区交由父母单方、祖辈、他人照顾或无人照顾的儿童。段成荣、杨舸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7周岁及以下的儿童。留守儿童的保护对象不明确,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于留守儿童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父母为何离家,离家多久,儿童年龄范围是多少等等,都没有共识。其次,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本身的特殊性,他们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终将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缩小而消失;他们主体身份本身就是可变的,父母今年外出打工了,那么他们就成为了留守儿童,明年父母在家务农不外出了,或者父母把他们带到城市中去了,他们的留守儿童身份就消失了。无论是政策还是立法,如果连保护的对象都无法明确,那么任何保护都只能是一纸空文。
(二)目前不宜采取专门立法形式保障留守儿童权利
原因之一即是立法的保护对象无法确定,其次是留守儿童是未成年的构成部分;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对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规定,若在为保护留守儿童专门立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司法适用的混乱。 (三)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即是城乡差距,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城乡差距只有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这是一个发展渐进的客观过程,是非人的意志可左右的。对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很多专家学者都呼吁要改变城乡二元机制结构,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笔者认为一个体制的存在一定都有其原因和合理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道理对于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文化历史和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更是如此。就算忽略这种体制改革的可行性与否,着实进行改革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力,亦难以解留守儿童问题之急。 (四)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基本上所有关注留守儿童现象的专家学者都提出,我们要关注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特殊照顾他们。笔者持怀疑的态度,因为自认为是好的方式并不一定是合适的,可取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是敏感而固执的,对他们的特殊关注,可能会让他们更加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从而走向自卑或者自傲的极端。 三、结语
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留守子女大多数都处在主动对内疚、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及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矛盾形成的危机成为留守子女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矛盾解决,个体就会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否则,将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并且影响到其今后的人格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现实,但是笔者分析认为现在基本没有什么真正有效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有力有效的保护。有学者提出,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但在这个问题面前法律也是苍白无力的。这大概也是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一直热门的原因之一,因为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注释: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9106.htm?fr=ala0.
从“中国期刊网‘获得的数据显示,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核心期刊论文有155篇,优秀硕士论文有135篇,优秀博士论文有4篇。
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段成荣,杨舸.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8(3).
谢琼.新时期流浪儿童的十大特征--基于对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调查.中国民政.2007(1).
参考文献:
[1]黎翔.我国农民工留守青少年子女生存现状调查.中国社会学网.2007-01-27. [2]刘允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60期).2005(3). [3]陈恒彬.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以山东省莱州市400名留守儿童为例.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V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