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欢迎阅读!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我在历史教学中不断学习、领会和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特别是他的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很有实效。
1 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先生”
我们知道,传统教育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讲台为教师所独有,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当作“鸭儿填”,教师与学生处在相互对立而又不能互相取代的主客体关系上。陶行知对此做了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在方法上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以教人者教己”的主张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教人者不但能教人,也应教己,而学人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教人、觉人,也即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因此,对教师来说,“既当先生,也当学生”,对学生来说,“既当学生,也当先生”。这就是后来陶行知提出的“即知即传,自觉觉人”的教育理论,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著名的“小先生制”。受陶行知这一教育思想的启发,我在讲授每一节课前,都用“小先生”的方法,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提问题。结果每节课学生课前都积极准备问题,争相上台当小老师。既锻炼了学生敢上台说话的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讲台上,学生态度认真,板书工整,普通话标准,语言清楚、准确,完全没有了过去那种被抽叫起来回答问题时的吞吞吐吐、辞不达意的窘态。记得有一位名叫吴凯文的女同学,我在讲完《灿烂的青铜文明》后做题巩固时,我设计了十二生肖藏问题的办法,让她上来当老师让学生做题。结果她的大方,使用流利的语言让在座听课的老师赞叹不止。刚一讲完,教室里就响起了整齐而又响亮的掌声。
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撰写讲稿,精心备课,然后上台讲课,既动手又动脑,还要动口,这种手、脑、口的系列训练,比起答一道题来得更具体、更实在,学生得到的能力训练更全面,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而且,学生“为教而学”,正如陶行知所说:“为了使别人明白,对自己所教内容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陶行知说:“得到真理的人便负有传播真理的义务。”要“即知即传,自觉觉人”,不仅自己知道了,还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觉悟了,还要去觉悟他人。因此,把讲台让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讲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让学生把在课外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历史知识拿到课堂上介绍给同学们听,以达到传播历史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历史兴趣的目的。
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小先生”在台上讲解时,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在台下认真听、认真记,而后给予中肯的评点,及时表扬,纠正错误,补充缺失,把学生带到更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当学生,也当先生”,教师“即
当先生,也当学生”,学中有教,教中有学,互学互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还一改过去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做法,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新奇之感,而且把过去教师一人的讲台变成了众多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 推行“小先生制”,在班上开展“一帮一”活动
我们根据陶行知“小孩可以教小孩”的教育思想,“即知即传,自觉觉人”的教育理论,借用陶行知大力推行的“小先生制”,在班上开展“一帮一”活动,要求一个优生帮助一个后进生,并列出”结对子”的名单,还要求学生开展比赛,看谁的“对子”进步更快。通过这一活动,后进生由于经常得到优生的帮助,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进步很大;优生向后进生讲解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达到了互教互学,转化后进生,培养优生,共同进步的目的。不仅如此,还解决了我们历史教师因所教班次多、学生多而难以因材施教的困难。
陶行知教育思想一直是我教学实践中的指路明灯,它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今天,我重温了他的教育思想,如同重温了一遍经典,不仅在精神上获得了一次愉悦而快慰的旅行,而且在实践的层面给了我的教学以洗礼,以灵感,以信心,我将怀揣这一不朽的经典不懈前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Ob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