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动物儿歌》反思》,欢迎阅读!
5、《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二册《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是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景的儿歌。写的小动物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在教学中我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记忆字形。
一、创设识字情境,优化识字过程,以“趣”为先 1、识字教学体现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识字教学要根据儿童识字的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认记要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这堂课,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最后打乱顺序读,在游戏中(让学生成为是动物们的朋友)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2 、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把握它们。”教学识字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独立识字。为了实现学生独立、主动识字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并把握学习生字的方法。课上,我在学生熟悉了“蜻蜓、蝴蝶、蚂蚁”等生字后,引导学生探究找规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们经过观察,有的学生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有的学生发现它们和虫有关,还有的学生感悟到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这样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中,教师还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读儿歌前,问学生,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 二、改变教学方式,将教与学的机会都留给孩子
在本课教学中,我改变了长期以来识字课上“教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注意把教与学的机会尽量还给学生。学生要学且能学会的知识就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学生能通过合作学习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就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主动探索、组内或组际间交流学习;学生学习时确有困难或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交流学习情况
(1)在交流预习情况之后,部分学生已能够自己认读生字,而差生还是有困难,我就让学生做“小老师”,通过“小老师”的教保住底线。
(2)本课的生字较多,我采取了几种不同的方式来教学: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习带虫字旁的字:蜻、蜓、蝴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其次,用肢体语言来演示字词的意思:展(翅)、(请一学生上来学小蜻蜓展翅飞的动作,并告诉学生蜻蜓展翅飞时翅膀是不动的,就象飞机一样)
再次,图文结合识字,如“网”字,(出示蜘蛛网,让学生观察图和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2、读的形式多样化:
本节课中,出现了以下几种读文或读词语的形式:个人自读、组内互读、全班诵读;小老师领读、师生接力读;……多种读的形式的变换营造了良好的识字氛围,加快了识字节奏,使学生乐读、进而会读,体现了语文课堂上要全员参与,全程学习的宗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B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