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对中国学校教育的认识和反思》,欢迎阅读!
![学校教育,中国,反思,认识,关于](/static/wddqxz/img/rand/big_100.jpg)
关于对中国学校教育的认识和反思
人类文明传承甚久,教育贯穿始终。教育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广义上讲,凡是能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的品德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当今社会的学校教育,根据不同需求和条件衍生出诸如技术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类型的教育形式。本文仅就学校教育谈谈自己的观点。
说到中国的学校教育,人们肯定有不同的看法。中国的学校教育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包括根深蒂固的理念和改革创新的功绩。到目前为止,剩下的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中华文明的灵魂。然而,好事的背后总有一些不好的影子。今天的中国学校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中国学校教育对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中国学校教育为国家输出了大量的知识储备,为发展建设注入了鲜活的血液。通过学校教育,我们不仅学习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知识,也学习了大量的西方先进技术知识,这对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加大有裨益。从晚清到解放前这段时间,中国被资本主义国家列强在军事上重创,处处受人牵制,导致国家发展停滞,人民苦不堪言,究其原因是科技和科学水平的落后。然而一些新式学堂的开办和派遣学生留学等教育形式的出现,逐渐改变了中国技术匮乏的现状。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好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1966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卫星;1973年,袁隆平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杂交水稻的大门;2021年,中国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2021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歼十战斗机亮相直到今天,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不容忽视,国家实力不容小觑,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巍然屹立时间民族之林。
在这场殊荣中,学校教育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文化体系提供了精髓。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国学校教育无可否认的优势。然而,无论事物有多么美好,它们自身的发展总会有问题。如今,学校教育有很多声音。有人主张重视传统教育,也有人主张完全西化教育。我认为这些只注重学校教育的形式,忽视了学校教育的本质。学校教育的本质是“教”和“教育”学生。如今,许多学校教育忽视了育人的重要地位。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教学前做好教育工作,就像我们必须在行军和战斗前规范士兵的思想和行为一样。学校教育中的教育就是要规范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的行为,使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内在品质。然而,目前的情况表明,学校教育并不是完美的育人方式。刘海阳虐熊案、马家爵案、姚家欣案、复旦大学中毒案,以及近年来的一系列代表性案件,进一步反映出教育工作的缺失。上述案例中的主角都是知识储备相对丰富的尖子生,但他们人生观的偏差使他们不仅无法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对他人造成伤害。我们周围也有很多学生需要在思想上加以引导和纠正,比如考试作弊、乱写试卷、不尊重老师和爱朋友等等。这些小现象所反映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古人有句谚语:修身治国平天下。
自我修养是现代教育。如果你想让学生有能力平天下,你就必须密切关注教育工作。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学校教育应该把教育的重点从教学转向育人。教学似乎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读了无数的书和课,做了大量的问题。在中国这个应试教育大国,只有通过五级六将考试,我们才有机会获得高等教育机会。在很多人看来,这的确是一个完美的人才选拔制度。他们认为失败的人是失败者,被录取的人是天才。尽管应试教育是目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但我认为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今天的应试教育过于“常规”,只把考试成绩作为是否接受高等教育的筹码。在那些没有被录取的学生中,有许多学生具有很好的创造力,但他们因为几点而被拒绝
之门外。所以,现状就是考试能力越好的人,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越大;考试能力不好的人,不管其他能力再好,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越小。现在学校教育在慢慢的注重素质教育,但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模式,在近期之内难以被改变。上课的填鸭式传送知识,考试前的死记硬背,评奖评优对学习成绩的单一参照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同学们机械学习不动脑思考的习惯。现在中国被公认为仿造能力极强,但创造能力一般,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鼓励,对成绩单一的追求让我们在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下迷失掉了。我觉得现在学校教育应该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这包括在生源录取和后天教育。像陆国栋教授说的那样,首先在招生的时候应该加大面试占据的比重,这样可以减少人才的流失和“书呆子”的引进;其次,在对学生课堂教育里多与学生交流探讨,而不是一味的填鸭。我认为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措施鼓励学生创新,给学生提供资源,锻炼其能力。学校多搞一些创新竞赛,这样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目前国内的一部分高校,师生等级关系过于明显,老师放不下架子,学生不好意思,将教育搞得富有行政化,试问这样的大学怎会发展,怎能为我国输送高素质人才。因此我认为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也是交流缺乏的重要原因。还有一种现象存在于相当一部分高校中,即老师只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这无形之中对于那些不善于考试的同学不公,也造成了人才的没落和浪费。所以我认为有的老师应该放下架子,学生们应该大胆提问,老师应该一视同仁,学生们应该自信向前。以前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老师,客体是学生,现在应该转变为互动,这样师生关系变得融洽的同时又共同进步。总之,目前学校教育中的“教书”还是比较死板,这样得到的知识虽然繁多,但不容易为我们所用。“教书”和“育人”的模式方法都应该得到较大的改变来提高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学校教育的地位非常关键,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虽然教育正在改革的道路上,但我认为它仍然比较缓慢。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从中学习并充分利用。然而,尽管学校教育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 其功劳也不可磨灭,倘若能加快改善,我们教育质量一定会大大提高,与之息息相关的人口质量和国家实力也会提高。这就要通过我们学生、教师、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我相信中国学校教育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前进,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vA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