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文综述1 汉字字形讹变》,欢迎阅读!

论文综述 论文题目: 汉字字形讹变
摘 要:尽管人们对讹变现象已有不少的讨论,但人们对讹变这一术语的界定却有很大
分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非常规演变说、错误演变说和误解演变说等。这些说法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又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我们综合各家定义的合理因素,给讹变作出了相对科学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讹变产生的各种原因,对讹变所造成的结果进行了公允的评价。
关键词 : 汉字;讹变定义;讹变原因;讹变的意义 一、 讹变的定义
研究者们对讹变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就目前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非常演变说 认为汉字形体演变有常规和不常规的变化,不按常规演变的就是讹变。林沄先生在《古文字研究简论》中说:“在对文字的原有和组成偏旁缺乏正确理解的情况下,错误地破坏了原结构或改变了原偏旁。这类现象,习惯上称之为‘讹变’。”季素彩《汉字形体讹变说》中提到:“汉字形体在几千年形体演变的过程中,由甲 骨文而金文而小篆而隶楷,不少字不是按常规演变的,于是就产生了讹变。”
(二)错误演变说 认为讹变是没有理性、规律可追寻的,是违反构字原理的非正常的错误变化。这种观点将讹变与正变相对应,讹变完全是沿着错误的方向发生的错误的变化。董琨《古文字形体讹变对<说文解字>的影响》中说:“字形即组织结构的变化则往往因字而异,大致划分,无非两种情况:一是到了小篆阶段,仍然可以从字形分析字义的,这是寻常的、按部就班式的变化,不妨叫做‘循变’;一是到了小篆或在更早的阶段,字形在演变过程中发生讹误,从而在不同程度上脱离了与字义的联系,这样的变化,就叫做‘讹变’。”林志强先生在《关于汉字的讹变现象》中更为准确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所谓讹变,指的是某些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用者把原本有理据的结构或构件误写成了与之相似而意义不相干的结构或构件偏旁,从而使得文字的形体结构丧失或脱离了原来的形义关系的错误现象。”邓冠杰的《汉字形体演变及其构造浅析》一文也把汉字演变分成正常的变化和非正常的变化两类,其中非正常的
变化就是讹变,是完全错误的变化。
(三)误解演变说 这种说法强调,讹变和错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字形的讹变是由于人们误解了某些部件的形义关系而导致的部分部件的误写。张桂光在《古文字中的形体演变》中说:“所谓古文字中的形体讹变,指的是古文字演变过程中,由于使用文字的人误解了字形与原义的关系,而将它们某些部件误写成与意义不同的其他部件,以致造成字形结构上的错误现象,它与将一个字完全误写成另一个字的那种‘写错字’不同,它发生错误的仅是字中的某些部件。”金国泰也认为误解是促成讹变的重要因素,他在《汉字讹变三题》说:“讹变却本无目的,或源于无心,或源于误解和误改。”另外,王梦华在《汉字字形的混误与讹变》一文中也认为,字的讹变指的是由于误解了字形中的部分笔画和部件的来源造成的现象。
二、汉字讹变的原因
张桂光先生在《古文字中的形体讹变》一文中的阐述比较精辟,他认为假借字,形声字的不断增多,以及易产生形似部件的书写工具是产生古文字讹变的两大动因。在殷商时期,文字还处于直观的象形表意阶段,讹变字并不多,随着汉字数量的大量增加,假借字、形声字大量产生,使人们对文字部件的形义关系越来越陌生,加上文字的书写工具比较原始,刀刻或模刻等都难以做到圆转自如,因此,产生误写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观点在其他学者的文章中也能看到,可以说是对汉字讹变原因的共识。
林志强先生认为只要有演变,只要有变异与规范的矛盾运动存在,都可能有讹变现象产生。
季素彩先生在《汉字形体讹变说》中说:“汉字形体讹变的原因很复杂,有汉字自身发展的内部原因,也有汉字发展的外部原因。从内部来说,汉字形体讹变适应了汉字表音、简化的发展规律,适应了汉字结构的内部平衡律,适应了汉字的孳乳和分化,为‘亦声说’提供了立论依据。从外部来说,汉字形体讹变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典章制度的发展,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促进汉字形体讹变的产生。” 王海平在《汉字形体讹变浅说》中提到“文字的讹变主要因为‘客观上的形体相近’‘主观上的误解’‘汉字理据变化的影响’‘汉字字体演变的影响’及书写材料和书写速度等而产生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k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