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欢迎阅读!
浅析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
孔 徐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09366001)
摘 要: 异化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藉此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揭露和批判。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归根到底就在于它所造成的异化现象,在于人的本质和人性、人的自主性和人的能动性的丧失。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批判涉及各个领域, 形成不同理论, 如“生产劳动异化”、“产品异化”、“人的异化”、等等。探讨清楚其含义、思想渊源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异化;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资本论>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
关于“异化”一词的来源,有人认为“异化”一词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在《圣经》中即已出现。但大多数人则指出此词的应用主要是近代欧洲哲学史上的事。在马克思之前的有霍布斯、卢梭、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赤索斯等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此词在黑格尔那里才是第一次被提到重要的地位,获得了丰富、深刻的内容。对于谁是马克思异化思想的主要的影响者,则意见不一致,可大致分为三种:
(1)马克思早期的异化思想主要受黑格尔影响的,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唯心主义实质,但是他并没有抛弃黑格尔的异化范畴,而是继续使用这一范畴,对其进行改造,赋予它以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2)马克思异化思想主要来自费尔巴哈;何新认为:“在黑格尔哲学中,“异化”乃是一个本体论和辩证法的概念。而在马克思的《手稿》中,“异化”则是一个伦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因此,要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异化观点,就不应当到黑格尔的哲学,而应当到费尔巴哈与赫斯的理论中去寻找源头。
(3)马克思早期异化思想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二人直接影响的;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来说,“一方面接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由人的异化研究带动异化; 另一方面是沿着研究人的主体性的方面, 继续研究黑格尔的自我意识, 从而达到对人的能动性的科学理解。 这两方面不是先后相继的,而是交织的,马克思是通过研究费尔巴哈克服了黑格尔,又通过研究黑格尔克服了费尔巴哈,黑格尔是出发点,费尔巴哈是桥梁, 最终达到了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的思想境界。
二、对异化概念的分析
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lientio和Alienare,有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涵义。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异化就是由主体产生出来的客体总是作为主体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而反对主体本身。简言之,“人类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结果总是超出认得预料和控制,成为凌驾于人类社会之上的敌对力量,这种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现象就叫异化。”异化论的概念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特别是在他的《经济学和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写于1844年,1932年首次发表)中详细阐述过,在他的晚期著作中,异化这个概念尽管是基本的,自从《手稿》发表特别是二战以来,异化在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当中,成了激烈争论的对象。
马克思在《手稿》的序言中, 高度评价了费尔巴哈哲学, 他说:“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和《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又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扬起, 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因此, 它是人向自身、 向社会的(即人的) 人的复归, 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他把共产主义描述为一切异化的积极扬弃和人从宗教、国家、家庭等向他的共存在的复归。 作为一个非异非的人类社会那是一种共产主义的概念, 便提成了马克思所有其他著作的基础。马克思把“异化”作为自己的概念范畴,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异化的历史,马克思把异化与反异化的矛盾视为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的异化观也是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观念,他是想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否定,扬弃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并且把批判地借用了黑格尔的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从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经济学手稿(1857一1858)》和《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来阐明异化的本质。他在这些著作中扬弃了从社会契约论到黑格尔的异化理论,认为转让不过是从法律上表示简单的商品关系;外化则表示以货币形式对社会关系加以物化;异化才真正揭示了人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最一般的深刻的社会关系,其实质在于表明人所创造的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异己的、与人对立的东西。
三、《资本论》对马克思《手稿》中异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资本论》立足于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科学发现,根据新的经济事实和哲学分析,进一步深化了《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把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不仅直接 继承了《手稿》的基本思想,还作了进一步阐发。
第一,产品异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具有与工人相独立和相异化的形态,随着机器的发展而发展成为完全的对立。在资本主义劳动生活中,劳动的产品表现为他人的财产,表现为独立地同活劳动相对立的存在方式。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的‘异化’, 不仅表现为劳动者失去了对劳动产品、劳动成果的支配权,物质财富的增殖和工人的绝对贫困构成鲜明对照,而且表现为劳动产品、对象世界不以劳动者本身为转移而存在,并与他们构成实质性的对抗关系,即成为资本家借以剥削、奴役劳动者的现实力量、现实手段,也就是说,成为‘资本’。”劳动产品表现为资本,表现为统治、支配活劳动的对象化劳动。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技术形式的变化,资本对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追求使工人变得逐步贫困。在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这一趋势表现为工人的“绝对贫困化”,在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这一趋势就表现为“相对贫困化”。
第二,劳动过程异化。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劳动力商品作为研究异化理论的切入点,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了全面、历史的考察,并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活劳动和劳动者相异化的经济事实。“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立为他的工人,尾随其后。工人在进入劳动过程之前,他自己的劳动力就同他相异化而为资本家所占有,工人失去了对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资本家进行监视,使劳动正常进行,使生产资料用的合乎目的。就工人劳动的基本性质而言,这种劳动表现为一种异己的、被强制的生命活动;劳动过程是主客体颠倒的,生产资料即资本,具有了主体性功能,工人则成了完全被动的客体。工人为生产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而存在,而不是生产过程为工人而存在,资本家通过剥夺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最大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bk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