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理论研究之三——产业转移路径研究

2023-02-05 19:3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产业转移理论研究之三——产业转移路径研究》,欢迎阅读!
转移,产业,理论研究,路径,研究
产业转移理论研究之三——产业转移路径研究

国内对于产业转移路径的研究主要有梯度转移理论和反梯度理论两种 一、梯度转移理论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的需要,许多学者在80年代中后期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梯度产业转移的构想。何钟秀在墨西哥举行的世界社会学大会上提交的名为《论国内技术的梯度转递》的论文中系统的提出了“国内技术转移的梯度推移规律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技术梯度,整体上将技术水平分为传统技术、中间技术和先进技术三个梯度,励有条件的地区首先掌握先进技术,然后将这些技术逐步向中间技术和传统技术地带转移。

这里讲的“梯度”是指技术梯度,而不是并不等同于前述“梯度推移理论经济梯度,研究的是国内技术的转移问题。技术梯度转移理论隐含着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道路同一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要素禀赋和制度等的作用。因为技术的梯度转移往往是先进技术区的成熟技术甚至衰退技术的扩展,即从高梯度向低梯度转移的是衰退、落后、淘汰的技术,故这种经济技术的梯度转移可能会引起低梯度陷阱,不同程度地限制传统技术和中间技术地带的经济增长。

二、反梯度理论

从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来看,技术梯度理论并不能全面客观地概括国内技术转移的主要特征。随着改革和开放的深入,我国次发达的中部地区和不发达的西部地区(中间技术和传统技术地带)也成功地引进了不少国外的先进技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这说明技术的跨梯度转移是存在的。仅仅讲技术的梯度转移,不讲技术的跨梯度转移,或者把技术梯度转移作为主导国内技术转移的规律来认识,无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在实践中可能会对内地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碍。针对此,便有学者提出“反梯度”理论

据此,郭凡生提出“反梯度”理论,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转移有三大基本走向:一是商业和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转移;二是向智力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转移;三是向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转移。由于我国自然资源大多分布在内地和不发达的西部,国外先进技术便会有相当一部分采取跨梯度方式,不经沿海的消化吸收直接向内地和西部不发达地区转移。反梯度理论的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承认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的梯度,也承认国内技术按梯度转移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但不承认其是主导国内技术转移的规律;二是反梯度理论化针对国内技术梯度转移规律而言,并非针对生产力区域布局的“梯度”而言。这是反梯理论的立论基础。

笔者认为,“反梯度理论与梯度理论并不存在原则的分歧,二者从根本上谈是一致的。反梯度理论可以看作是对梯度转移理论的有益补充。技术按梯度转移尽管不是国内技术转移的唯一形式,确仍然是最重要的形式。即便是国外的先进技术跨梯度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受技术转移的也往往是中西部地区相对发达的地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ao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