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模版_中国控制会议论文电子文档格式要求

2022-10-11 06:11: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文模版_中国控制会议论文电子文档格式要求》,欢迎阅读!
论文,中国,模版,要求,文档




中国控制会议论文电子文档格式要求

第一作者1,第二作者1,2,第三作者2

1. 中国科学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 北京 100080

E-mail: aaa@iss.ac.cn 2. 哈尔滨工业大学系统仿真研究中心, 哈尔滨 150001

E-mail: bbb@hit.edu.cn



: 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用光盘版和纸质版两种形式. 为了提高论文集质量, 我们为论文排版制定了统一规范. 请按照此规范提供论文的最终版本. 注意: 中文文章必须同时提供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关键词: 论文, 格式, 电子文档



Template for Preparation of Papers for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First Author1, Second Author1,2, Third Author2

1.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E-mail: aaa@amss.ac.cn

2.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E-mail: bbb@hit.edu.cn



Abstract: This is the paper style requirement for the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The writers of papers should and must provide normalized electronic documents in order for readers to search and read papers conveniently. Key Words: Paper, Instruction,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1 文件类型要求(Typing Instructions)

中国控制会议和论文集将采用光盘版和纸质版两种形式. 规范论文的版面, 制作模板——中MS Word模板, 同时我们也制定了英文MS Word模板和中、英文Latex模板. 登陆中国控制会议论文管理系统http://ccc.amss.ac.cn/pms/support可以下载以上模板.

1.1 提交论文作者须知 (Instructions for Author) 根据出版社编辑加工的需要, 每篇论文需提交Word文件和PDF文件各一份, 或者Latex格式文件和PDF文件各一份. 如果论文中有图, 请同时提交图形文件, 将论文及图形文件打包成一个压缩文件(.zip.rar文件) 上传.

2.2 页面和字体设置 (Page/Font Settings) 本文是一个MS Word中文模板, 您可以直接使用此模板, 也可以按照要求建立自己的模板. 12分别给出页面设置和字体设置, 请以此作为自己设置模板规范

1. 页面设置

上边距 下边距 左边距 右边距 栏间距 版面宽 版面高

21×29.7cm 2.0cm 2.7cm 1.9cm 1.9cm 8.25cm 0.7cm 17.2cm 25cm

2. 字体设置

题目 作者 作者地址

, , 3.5cm

小四号, 仿宋体 小五号, 宋体

2 版面要求(Formatting Instructions)

论文排版在A4纸张上, 版芯为172mm×250mm. 版面居中. 这里给出论文版面的详细规范及其说明. 2.1 论文长度要求 (Length)

提交论文不得超过6.






Email

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 小五号, 宋体;

摘要、关键词 关键词 两词小五号,



题目(英文)

四号, Times New Roman,

加粗

作者(英文) 五号, Times New Roman 作者地址(英文)Email 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

摘要、关键词(英文)

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

Abstract, Key word加粗

一级标题 小四号, 黑体 二级及二级以下标题 五号, 黑体

一级标题(英文)

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加粗

二级及二级以下标题(英五号, Times New Roman, 文) 加粗 文字 五号, 宋体 图、表标题 小五号, 宋体 表内文字 小五号, 宋体

脚注

8, Times New

Roman

小五号, 宋体, 或小五号,

参考文献 Times New Roman, 参考文

小四号, 黑体



2.3 题目及摘要(Title and Abstract Setting)

题目为单栏,栏宽17.2cm,小二号黑体,段前空18,段后空12.

作者小四号仿宋体占一行.当作者为不同单位时,用罗马数字作为上标标注.

作者单位、所在城市、邮编为小五号宋体占一行,段前空6.Email地址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当有多个单位时,按照作者的标注顺序,列出单位等信息,字体格式如前所述.

中文摘要,关键词为单栏小页面,栏宽15.2cm,.摘要、关键词小五号宋体,“摘 要”、“关键词”两词顶头,小五号黑体. 摘要段后空2.

中文论文同时需要提供英文摘要等信息.

英文题目为单栏,栏宽17.2cm,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段前空18,段后空12. 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它字符均为小写.

作者英文姓名为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占一行.

作者英文单位、地址、城市、邮编,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字体,占一行,段前空6.单位中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符大写,后面字符小写.

Email地址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

英文摘要、关键词为单栏小页面,栏宽15.2cm,居中.字体为小五号Times New Roman, Abstract,Key word”加粗.

以上均为单倍行距.



2.4 标题 (Section and Subsection Headings) 标题居左、顶头,并同时提供英文标题.节号用阿拉伯数字1, 2, 连续地排,下一级标题的节号要包含上一级标题的节号,用“.”分隔,格式如上行.

一级标题中文为小四号黑体,英文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 英文标题大写. 段前、后各空6.

二级及二级以下标题中文为5号黑体, 英文为五号

Times New Roman体加粗. 英文标题首字母大写,它小写. 段前、后各空6.

以上均为单倍行距. 2.5 正文(Main Text)

正文为两栏, 栏间距0.7cm, 栏宽8.25cm. 版面A4, 版芯为17.2cm×25cm. 正文采用五号宋体, 正文中的英文为五号Times New Roman. 段头空两个中文字, 单倍行距, 段后空2. 2.6 表格(Tables)

表的标题位于表上方, 居中, 小五号宋体, 前、后各空6. 表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 表中文字中文小五号宋体或者英文小五号Times New Roman. 表格上、下边框为双线, 左、右无边框, 表内用单线分隔. 如果一栏内放不下表格,可以跨栏, 表格最好放置在文中提到的段落后面. 2.7 (Figures)

图的标题位于图的下方,居中,小五号宋体,前、后各空6.图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图形尽可能放置在文中提到的段落后面.为了使图形更加清晰,请用原始图或者照片,并将图形文件随同论文一起上.





1: The Caption

2.8 数学公式(Mathematical Formulas)

数学公式居中,根据需要可以添加公式编号.果公式一栏放不下,可以跨栏.

1,20.5

c11c12

c11c22

2

4c12c21



(1)




2.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参考文献按照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排列序号为方括号中插入阿拉伯数字, 例如[1].

参考文献四个字为小四号黑体, 居左顶头,一行.段前空12, 段后空6.

中文参考文献为小五号宋体, 英文参考文献为小五号Times New Roman. 段头不空, 悬挂式缩进0.57cm, 单倍行距, 段后空2.

参考文献为期刊论文时, 每篇论文包括作者、名、刊名、卷、期、页、出版年信息; 参考文献为专著时,每本专著包括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信息. 具体形式可参见本文中参考文献样例.

3 注意事项(Checklist)

标题不要落在页面的底部; 文中要保持行距一致;

图、表最好放置在文中提到的段落附近;

文中不需要插入页码;





正文中的第一行不要删除,否则脚注将被删除。

请按照此规范认真准备您的论文,并在投稿要求的日期内上传您的文件(MS Word文件, PDF文件,如果有的话还包括图形文件)http://ccc.amss.ac.cn/pms.

参考文献

[1] 洪奕光、程代展,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科学出版

, 北京, 2005. [2] 孙轶民,郭雷,关于平面仿射非线性系统的全局渐近能

控性,中国科学(E)Vol.35, No.8, 830-839, 2005. [3] Daizhan Cheng, Controllability of Switched Bilinear

Systems, IEEE Trans. on Automatic Control, Vol.50, No.4, 511-515, 2005.

[4] Daizhan Cheng, R. Ortega, E. Panteley, On port

controlled Hamiltonian systems, in Advanced Robust and Adaptive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D. Cheng, Y. Sun, T. Shen, H. Ohmori eds), 3-16, , 2005.

[5] 赵延龙, 张纪峰, 基于多值传感器的线性离散系统的鲁

棒辨识,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 274-278, 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OT.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