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方法(13)

2023-01-31 17:3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研究方法(13)》,欢迎阅读!
社会学,方法,研究,13
物体运动时所经过的距离是一个变量。引进变量的概念,就可用数学方法来描述事物的量的变化。研究、分析变化的规律。在变化过程中,仅能取整数值的变量称为离散型变量,可以连续不断取到任何实数值(即有理数、无理数)的变量称为连续型变量。

自变量:亦称刺激变量。与“因变量”相对。自变量指作为根据的变量,在实验条件下,指由实验者操纵、选择的因素。因变量指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的因素。例如改变光波波长而产生的颜色反应的变化。

随机变量:随试验结果不同而取不同数值的量。它是描述随机现象某一侧面的数量。例如,单位时间内电话总机收到的呼唤次数、测量的误差等都是随机变量。随机变量与一般变量的主要差别表现在:(1)取值的随机性,即随机变量取哪个值事先不能肯定;(2)取值的统计规律性,即随机变量取某个值或在某一区间内取值的概率是完全确定的。

模式变量:人们在采取行动前必须从中抉择的两个不同取向。模式变量可归纳成四个:情感性一情感无涉性;普遍性一特殊性;先赋性一自致性;泛布性一单一性。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行动趋于情感性、特殊性、先赋性和泛布性,而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则趋于情感无涉性、普遍性、自致性和单一性。此为二分式定类变量,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中选取一个。

全距亦称“极差”。一组变量中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用公式表示:极差=最大数-最小数。例如,某大学的学生中年龄最大的为26岁,最小的为18岁,则该校学生年龄的全距为8岁。因它只考虑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差,而忽略了中间数据,易受极端值影响,一般不单独使用。

组距:亦称两极差。统计总体变量数列中,按数量标识分组时,每组最大数值(上限)和最小数值(下限)之间的差距。组距分等距和不等距两种,如企业员工按工龄分为10年以下、1020年、2030年、30年及以上等组,组距均为10年;男性劳动力按年龄分为1617岁、

1850岁、5160岁等组,各组的组距不等。等距或不等距取决于总体现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

组中值:组距数列中用来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的一个计算值。它是假定各组的变量值在其组内呈均匀变化,或在组中值两侧呈对称分布的前提下得出的一个代表值。求组中值应当根据组距数列的不同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社会统计中,对于已分成组距数列的资料,求平均数、标准差等统计值时,都是用组中值代替各组变量值进行计算的。

数列:一组数按1,2,3…的顺序排列下去就成为数列,记为ia1,ay,α2,a3,…。称a,是第一项,a2是第二项等。当项数有限时称“有限数列”,否则称“无限数列”

分配数列:亦称次数分配、频数分布。统计总体单位或样本单位按一定的标志分组后,将各组的单位数(称“次数”或“频数”)按组排列所构成的数列。是统计分组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反映总体及其各单位的结构和分布特征。按质量标志分组形成品质数列,如按男、性别分组的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如按家庭子女数多少分组的数列。


按年龄、工龄、工资等数量标志分组,构成变量数列。有“单项式变量数列”和“组距式变量数列”。前者按变量值大小顺序排列;后者则把变量值划分为若干组列出。变量数列表明在某一数量标志上各单位的分布情况。

品质数列:统计总体单位按一定的品质标志分组所构成的分配数列。如一个企业的工人可按性别、工种、文化程度等品质标志分组,构成品质数列。品质数列表明在某一品质标志上各单位的分布情况。

动态数列:亦称“时间数列”。把同一指标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数值依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构成的数列。动态数列中可以反映出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按照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动态数列可以分为:由一系列同类的总量指标所组成的绝对数动态数列;由一系列同类的相对指标所组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由一系列同类的平均数指标所组成的平均数动态数列。

绝对数动态数列由一系列绝对数指标所组成的动态数列,用来说明被研究社会现象发展的绝对水平及其变动情况。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两种。前者是表明一定时期内现象情况的指标;后者是反映一定时点上现象状态的指标。

时期数列:反映某一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内发展水平的绝对数动态数列。其特点:(1)数列中各项指标分别反映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的总量;(2)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相加结果,反映现象在更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量;(3)数列中各项指标的大小和时期间隔的长短有直接关系。如某个五年计划期间各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按年份顺序排列,就组成一个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反映某一社会现象在不同时点上发展水平的绝对数动态数列。其特点:(1)数列中各指标分别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2)数列中各指标相加是无意义的;(3)数列中各指标大小和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如某个五年计划期间各年年末的职工人数,按年顺序排列,就组成一个时点数列。

空间数列:将统计资料按照地区或部门分类所组成的数列,例如某工厂各车间的工人数。

基期:社会统计中计算动态指标时作为对比基准的时期。分固定基期和环比基期,前者是以某个固定期为基期的不变基期;后者是以上期为基期的可变基期。基期的数值称为基数。

报告期:亦称“计算期”。统计中计算动态指标所属的时期。即研究指标所属的那个时期或时点。一般相对于基期而言。

统计指数:简称“指数”。综合反映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社会现象总体的数量对比关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平均变动的相对数。按反映现象的性质不同分质量指标指数(简称“质量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简称“数量指数”),前者是根据质量指标计算的反映现象质量变动状况的相对数;后者是根据数量指标计算的反映现象数量变动状况的相对数。按反映现象的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前者反映同类现象单类事物在不同时间上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后者反映不能直接加总的复杂现象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Mr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