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技巧

2022-10-23 19:07:5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技巧》,欢迎阅读!
幼儿园,家长,沟通,技巧
家长沟通技巧

1.家长沟通的定义

家庭和早教机构是影响小朋友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小朋友的影响必须同方向、 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不少家长说: “孩子在中心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另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中心表现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小朋友各方面的发展,与中心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 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每天在接送小朋友时,总会有家长问:今天某某表现得怎么样?或是: 某某这段时间怎么样?"那么,怎样向家长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在中心观察多位老师,在这方面不太注意,说话 直来直去,不讲技巧结果说了半天不但没有解决问题, 反而引起家长的误解,使自己很被动。教师在今后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应该多注意讲话的内容和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不断的探索和总结,获取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共同的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2.家长沟通原则

1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 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2.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 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 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 的目的。

3.家长沟通操作要点

1汇报孩子近来的发展情况(进步与问题所在)

2、了解小朋友在家情况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3、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

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就为我们更好的和家长沟通开了一个好头。 掌握了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安排.如:每学年开学初, 们都要接一个新班.于家长对老师不了解,所以关注的一般都是小朋友在园的生活情况,即 吃的怎么样,水喝的多不多,中午睡觉了没有等等。根据家长的需求,我们网络直播的平台基础上建立了微信群和生活情况板块。内容包括:吃饭情况、喝水情况、大便小便情况、睡觉情况。通过指导小朋友利用室内活动时间玩玩具或阅读等方式解放一位教师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小朋友在园的生活情况。

4、托班课程大多交流小朋友生活情况,早教亲子课则大多交流课程情况.托班的班主任须与家长电话、短信交流或面谈,频率为至少每周一次.早教课教师须于课后与家长及时沟通,率为至少每月一次;若陪同小朋友上早教课的不是父母,教师则须与陪同人交流的同时,于课后与父母电话交流,频率为至少每月一次。

5、教师须告知家长记得每天查看发布于微信群的课程学习目标;中心会1~2天群发推送小朋友的照片,家长可前往查阅。

注意事项:进入中心有一定时间的宝宝,家长关注的重点就转移到小朋友的发展进步上了。这时的沟通需要老师 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对小朋友各方面详细的了解。那么,


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理论 学习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小朋友,熟悉小朋友在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存在 的问题,再根据家长们职业、性格、文化修养以及教育观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的方法。 和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我们直接给与教育措施,他们就很难接受,所以,我就直接向他们反映小朋友的学习效果,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培 ,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慢慢渗透,逐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取 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具有相当程教育观念的家长,我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再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

4.沟通策略

家长沟通是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家长了解小朋友在园情况的桥梁,做好家长沟通对促进中心教育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决定沟通的因素包括沟通的主体、沟通的内容和沟通的地点。因此,沟通的策略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选择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以及因地而异的方式,才能进行有效沟通。 因人而异的沟通策略

1、根据家长性别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女性家长比男性家长更多地会主动和教师交流,而且也会耐心听取教师的意见.而男性家长则很少主动和教师交流,这其中的原因部分是因为教师也是女性.因此,女性家长与教师之间更容易沟通,也最易成为中心工作强有力的支持者。对于男性家长,他们更多的是当孩子出现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方法或帮助。因此教师可以用简洁的语言给予反馈,或者直接告诉他们明确的建议和可行性的方法.

2根据家长年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调查和观察中,我们发现年纪大的家长,别是隔代家长,更关注小朋友的身体、饮食等生活方面的情况,对孩子过于娇惯,而很少关注小朋友其他方面的表现.年轻的家长,也就是父母,他们更关注孩子的在园表现。所以,对于年纪大的家长,教师不仅要反映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还要用浅显的语言宣传小朋友全面发展的观念,同时,要注意保持诚恳、尊重、亲切的态度.先做晚辈后做教师。对于年轻的家长,教师要尽量争取他们对于教育工作的支持.因为现在的家长看到激烈的社会竞争,更理性地重视小朋友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沟通时,可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联系,听取他们的建议.

3、根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每一位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期望值是不一样的,有的要求很高,有的则很低”,甚至不对小朋友提任何要求。因此,针对期望过高型家长,教师要从客观、全面和发展的角度反映孩子,否则就会伤及家长的自尊心,使家长对孩子产生过激情绪。在措辞方面,教师要注意委婉,运用先扬后抑的方法,让家长便于接受.针对期望值低的家长,像溺爱骄纵型、放任武断型的家长,教师可以提出严格的教育要求,阐述如此发展下去的不良后果,以引起家长的注意。

4、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孩子的教育念也不同。现在很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关注较高,在观察中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教育观念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他们认为以后竞争太激烈,所以,要对孩子从各个方面进行完美打造;另一个是对于孩子过于尊重,认为小朋友要发扬个性和自由,结果导致孩子不能融入集体生活。事实上,这样的家长缺乏的是一个参照系数,即孩子的发展水平在群体里所处的位置.因此,与这些家长沟通时,教师要引导家长了解客观的评价观和适当的教育理念,可以从整个年龄段的发展水平来谈孩子的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rt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