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的归宿》,欢迎阅读!
![归宿,终身,作为,发展,学生](/static/wddqxz/img/rand/big_89.jpg)
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的归宿
作者:周彩丽 刘秀萍
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22期
安徽省合肥一中是一所有着116年历史的名校。学校前身是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于1902年创办的庐州中学堂,学校校名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题写,学校“ 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这一气魄非凡的校训,是上世纪80年代在学校师生中征集而来。百年校史,名家加持,有担当气魄的学子,昭示着这所学校的荣光。而今日之合肥一中,以正确的办学理念为方向,以课程改革为抓手,继续书写辉煌。
抓好课程改革牛鼻子
连续17年获合肥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并获学生学业成绩、学生特长发展、学生身心健康、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课程实施方面5个单项的优胜奖,这是合肥一中众多成绩中的一项。
为什么能17年保持第一?为什么能做到学生成绩、特长、身心健康并重?“因为我们一直在做课程改革。”这是合肥一中校长陈栋的解答。
陈栋认为,课程改革是学校发展的牛鼻子。安徽省高中课程改革是2006年开始的。但在此之前,合肥一中已经开始课改,在教学之外开展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2006年,合肥一中成为安徽省课程改革样本校。合肥一中也借课改之机,进一步开发新课程。
2014年,合肥一中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出台,重点打造“ 七彩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学术课程、生活课程、社团课程、科技课程、艺体课程、国际课程等。机器人、野外地质考察、模拟联合国活动、世界名画欣赏、戏剧表演、运动嘉年华……丰富多彩的课程在每周三下午面向全校 4000多名学生开放。
合肥一中的很多课程走在前列。国际课程同时推出德语、俄语、法语、韩语四门二外课程,这在全国名牌高中里也算多的。合肥一中的模拟联合国社团于2008年成立,是安徽省第一家中学生模联协会,并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举办的全国具影响力的模拟联合国大会中屡获
大奖。合肥一中开展野外地质考察活动,并在一次考察中发现一块罕见的3亿年前的珊瑚化石。
合肥一中特色活动蔚然成风。化学组有“ 大眼看化学”、历史组有历史小论文大赛、美术组有非遗进校园……前不久,数学组的“ 数学传奇社”开展了“ 数学诗人大赛”,让学生用
数学符号书写诗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审视数学,在校园内刮起一股“ 传奇数学风”。
合肥一中的课程文化聚焦前沿。今年安徽省开启新高考改革大幕,生涯规划教育成为高中阶段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为此,合肥一中提前谋划,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编写生涯规划教育教材,指引学生探索职业兴趣,做好职业规划。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近年来, 合肥一中的学子们不论在高考、学科竞赛还是兴趣特长上,都在全省独领风骚。2017年,学校高考再奏凯歌;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学科奥赛中,10余人次获全国一等奖、40余人次获得省级一等奖;学校机器人队再度夺得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冠军,世界机器人锦标赛获亚军;模拟联合国协会征战全国、引领全省;毓秀合唱团唱出全国、走向世界……
无体艺,不“合一”
2017年8月,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陈栋发表演讲:“‘运动+艺术’是合肥一中竭力倡导的校园生活。大家要多参加体育运动,学会欣赏各种艺术门类。”
陈栋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体育艺术爱好特长,学校提出了“无体艺,不‘合一’”(“合一”为合肥一中简称)的口号。
2017 年高考,合肥一中足球队的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除了在高考中大放异彩,在“2016-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冬令营”中,合肥一中学生高世纪成功入选该组别18人“ 集训大名单”,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的佼佼者。
合肥一中一直很重视足球运动。2007年合肥一中就成立了足球队,将足球作为学校选项教学的课程之一。学校建立学生足球俱乐部,由学生自行管理运营。俱乐部组织高一高二班级联赛、学生裁判员培训、足球知识讲座等。
合肥一中一个女学生曾是学校足球俱乐部的办公室主任。该女生上大学后,告诉陈栋,“我把学校的校足球队成立起来了。”学校毕业生在大学建立起足球队,这让陈栋很骄傲。
2013年,合肥一中成为合肥市首批高中阶段的“ 校园足球定点学校”。2014年,合肥一中参加全国足球比赛0:7惨败,陈栋很受触动:“队伍水平差距大,但差距更大的是心理素质,全程弥漫一股失败情绪。我们不怕输球,怕输人!”于是,陈栋顶住质疑,制定校园足球发展规划,把足球分为三类:第一类,半专业化,招收足球特长生,专人训练,定期打比赛;第二类,群众化,让学生广泛参与;第三类,课程化,将足球纳入课程体系。2015年,学校引进2位西班牙足球教练。2017年5月,陈栋带着学校足球队的18名学生,应塞尔维亚共和国查查克市GIMNAZIJA中学的邀请,前往塞尔维亚进行比赛交流访问。
近几年,合肥一中的足球队取得合肥第一、安徽第一、全国十一的成绩(在全国高校足球联赛中排名十一),创下安徽省足球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作为校长,我不愿看到我的学生只会读书,却弱不禁风。我希望通过足球或其他运动让孩子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陈栋的心声。合肥一中为学生开设体育套餐。踢毽子、跳绳、打羽毛球、武术……10来种套餐组合,自由选择,并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挂钩。这一做法在全国性的体育会议上被作为经验宣传。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爱好艺术、懂得审美,同样是我们所追求的。”陈栋说。
合肥一中从1993年起就举办上规模、上档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相声大赛、电影配音大赛、元旦文艺汇演等异彩纷呈的活动,为学生施展艺术才情搭建了广阔舞台。
合肥一中是安徽省开展“ 戏曲进校园”的两所高中之一,是“合肥市学校戏曲传承基地”( 合肥地区唯一一所高中基地)。学校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课题研究,开设黄梅戏曲特色课程,邀请黄梅戏曲名家做专题讲座等,从多个方面深入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
2017年6月27日,合肥一中举办首届戏剧节,《长安之夜》《马蹄声碎》和《倾城之恋》三出大戏轮番上演。此次戏剧节,陈栋请来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自己则担任“业余顾问”,一遍遍看学生排练,挑他们演出上的毛病,最终孩子们演得有模有样。陈栋还策划了合肥一中钢琴专场音乐会,来自各个班级的学生演奏了《水边的阿狄丽娜》《浏阳河》《克罗地亚狂想曲》等各种风格的乐曲。
通过这些体育、艺术活动,学生的特长和潜质得到发展。而更让陈栋欣慰的是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艺术的热爱。“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都忽略了体育艺术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玩好体育关键在身,玩好艺术关键在心,双管齐下,培养出的就是身心健康的人。”
不做“马戏团式的教育”
陈栋坦陈,重视体育艺术,做课程开发以及其他改革,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多元发展,对学生多元评价。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评价只有一个,就是学习成绩。在反复练习之下,学生能考好成绩,但那是纯记忆的东西。现在还有很多学校让学生加班加点刷题,我把这理解为马戏团式的教育。马戏团里训练动物就采取不停重复的方式。”陈栋为教育感到悲哀。
“教育的可悲之处在于被绑架。大城市的学校可能好一点,但是在一个县城中学,如果学校高考升学率一般,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少,这就不仅是校长的问题了,县委书记、县长都会感到压力巨大。老百姓的衡量标准很单一,就认定一个百万人口的县城没有几个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你的教育就是不行的。由于这种压力,教育工作者违心去做很多事,当然可能最后结果还不错,学生考上了好学校,但这样的教育没有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基。”
陈栋认为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评价如果太单一,会导致有的人始终处在前面,有的人始终处在后面,这种评价显然不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必须多元评价多元发展。”
陈栋称,“合肥一中多年来从不用加班加点拼时间来提高所谓的成绩。”有段时间合肥补课盛行,陈栋向学校老师发出“校长忠告”:老师坚决不能暗示或明示学生去上家教或到某某学校补习,希望各位老师珍惜自己名誉,不辜负社会对学校的希望。
“合肥一中办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功利性’。除了成绩, 每一种特长都应该有机会得到展现。”陈栋认为高中教育不应该唯高考论,而要以兴趣做导向,能力做支撑。“踢足球不是为了国家二级运动员保送上大学,搞竞赛不是为了获奖上名校, 学习只是因为兴趣和特长。”
宽松的育人环境,丰富的校园文化,一切从学生出发的理念和做法,培养出带有“ 合一”气质的学生:学生爱校,制作视频《咱合一的人》并让校长唱主题曲;跑遍校园每一个角落制作校园迁址十周年纪念明信片;学生有公民担当,以“旁听公民”的身份列席合肥市人大常委会议;学生有才华,能站上各种舞台并自信展示自己。
陈栋说:“我们要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的归宿。我们一直在做课程开发,对学生多元评价,让学生全面发展,目的皆在于此。”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M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