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正确处理教师讲”和学生读”的关系
读和讲是阅读教学中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因此,当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最紧迫的问题不是如何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是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处理学生读和教师讲的关系。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阅读教学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精讲多读的原则。阅读教学是双边活动,是教师、学生及阅读内容之间对话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分寸、适度。灵活组织学习,不能一人承包、独揽。阅读贵在读,以读为本;重在思考,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寻求答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教师要改变观念,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只是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而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者。只有学生多读了,才能使教师的精讲更易被学生接受;同样,只有教师精讲了,才能为学生争取更多的阅读时间,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
学生多读是教师精讲的前提,教师精讲是学生多读的保证,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张田若先生曾指出,一般阅读课的评课标准应首先看学生是否熟读课文,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一节阅读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有没有让学生认真读书。因为教师的讲归根结底是为学生的读服务的,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疏通思想,指点迷津,拨正方向。作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通过认真细致的阅读,许多问题完全能够自行解决,在这中间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必要的引导。事实上,小学语文教材中相当部分的思考练习题完全可以采取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作答”的引读方式加以解决。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在确信学生通过阅读确实无法解决时,教师再讲也不迟。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他们听讲的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教师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出。当然遇到学生实在搞不明白之处,还要给他们讲解。”但这个讲”一定要适度,要在学生多读的基础上精讲。
二、加强朗读,提高阅读能力
首先,朗读是把握词语的关键一步。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感受阶段,抽象思维还很薄弱,向他们讲解词语的意思,往往会显得枯燥乏味,而很难让其接受,如果在适当点拨的基础上,再加以感受理解,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直观形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指导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反复揣摩,渐渐
领会其意是较为妥贴的方法。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朗读可以再现情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任何文章都融汇着作者所描绘的主客观情境,要学生理解这些内容,重要的一环是使学生大脑中再现这些情境。在再现的过程中,老师是无法代替学生的,通过朗读,学生不断调动自己的表象积蓄,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设计出作者所表述的情境;通过朗读,又不断调整,使之更清晰、更准确。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对课文中关键词语、句子、句式特点的点拨引导,使抽象概括的词语变成具体的语言形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语气的表达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使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理解在朗读过
程中深化。所以说,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来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比较推敲,不但能更好地读出文章的味道”,而且让学生在对文章滋味'的体味中领会文章语言的内在意蕴,使思维活动更加深刻,使形象认识更加真切,由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再次,朗读能够使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的内涵、作品的主旨。一篇文章,作者总是通过一定事物、情境的表述,寄托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的;这种思想情感,有的是作者直接揭示的,有的则蕴涵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不管何种情形,都应注意在再现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进一步细读、深读、品读原文。投入感情,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轨迹,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深华,认识提高,领悟到文章的深刻内涵。在这过程中,教师最需要做的是相机点拨学生什么地方该详读,什么地方该略读,何时该轻读,何时该重读,绝不应该以自己头头是道”的
讲演去局限学生的思想,侵占学生的读书时间。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用诵读创设情景,使学生觉得仿佛在送行的人群之中,教师也恍若置身十里长街。她用哀惋的语调读着人们非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随后问:非常幸福该是愉快的感情,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是赞美的语言,为什么老师读得反而低沉了、轻了、慢了呢?”教师
重在读中激情,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非动感情不可。他们哽咽着说:因为 周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从此再也看不到了。”因为这种幸福,中国人民 不会再享受得到了!”从‘悲哀中回忆失去的欢乐,使我们更加悲哀!‘可见,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点拨与引导,他所要做的是设置问题,把学生引入角色,而不是包办代替,否则就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增长见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里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他们能充分享受到阅读的自由和乐趣。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也应该给予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书籍,给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书。 2、指导学生记好读书笔记。
培根说: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比如,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等习惯。
3、指导学生写读书心得。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这时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印象最深的人、事等进行点评。点点滴滴都是学生的收获,应该写下来,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能力和阅读能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和空白处。通过精讲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通过多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J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