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提示:教育孩子最不该“滥用处罚”

2022-11-13 06:0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育儿知识】提示:教育孩子最不该“滥用处罚”》,欢迎阅读!
育儿知识,处罚,滥用,不该,提示
育儿知识】提示:教育孩子最不该“滥用处罚”

孩子最不需要的100个误导之“滥用处罚”

三岁的小婷非常喜欢巴斯光年,所以他妈妈给他买了一个巴斯光年玩具。有一次,当他的母亲出去时,她把她的玩具放在桌子上。小婷想玩,但是桌子太高了,举不住,这让他非常沮丧。但小婷没有放弃。他的小手使劲地工作,又试了一次。结果,他不小心碰了一下玩具,把它弄坏了。小婷惊慌失措地看着玩具,以为一切都结束了!如果妈妈发现了呢?

果然,妈妈刚到家就发现了掉在地上的玩具,而且坏掉了,就问小庭:“你知不知道巴斯光年怎么掉下来的呀?”

小婷害怕被责骂,于是撒谎,摇摇头,说“我不知道”。妈妈觉得小婷的表情很奇怪。显然,她没有说实话。她立即惩罚他站在角落里想一想。

其实,小庭妈妈这种短时间内的抑止是会对孩子造成一定伤害的错误行为,除此之外,处罚行为本身并无太大的意义。父母处罚孩子,只能留给孩子短期的印象,这类印象大多是处罚行为本身以及在处罚过程中孩子所受到的痛楚,对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认知却相当有限。因此想要使用“处罚”来达到规范行为、纠正错误的目的,会很难达到父母的期望。

惩罚的好处在于,它可以防止不幸事件的发生,例如儿童玩火、打开和关闭燃气、在汽车行驶时打开车门以及其他危险行为。如果不停止这些行为,可能会对父母和孩子造成重大伤害。因此,适当及时的惩罚可以帮助儿童避免危险,减少伤害,但有必要抓住机会进行教育,以达到“惩罚”的目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论父母是否选择使用处罚的手段,“事前沟通”都是教育基本原则,而“沟通”和“处罚”都可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沟通”侧重于事先通知和解释。幼儿的生命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会孩子们如何区分是非、是非、是非,以及什么行为是不允许的。父母灌输给孩子的思想和惩罚,一旦有了明确的意义,就自然无法接受。

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相当重视,并且做到了事前的教育和沟通,然而孩子难免会疏忽、遗忘了父母的叮咛,此时,适时、适当的提醒或是处罚将会帮助父母有效管教孩子。 父母和孩子没有必要通过“年龄”和“心理”教育来实现相同的目标。

原则上,“罚”与“不罚”应该取决于该项错误行为的性质。如果孩子知道说谎是不对的“行为”,但是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不择手段时,那么适当的处罚将有助于孩子的品格培养。但如果是孩子的“能力”不足,无法分辨说谎是一件不对的行为时,那么即使父母给予再多的处罚,也无法改变孩子的认知,该项错误将不可避免地一再重演。因此,


家长在面临“罚”与“不罚”的两难局面时,应该先冷静思考孩子错误行为的性质,再决定采取何种适当的措施。如果最后真的必须要处罚孩子,请选择合理的处罚方式,以免徒劳无功,又破坏亲子关系。

简言之,考虑到使用惩罚的时机、使用后的效果以及对孩子未来的影响,家长在施加惩罚之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衡量各种主客观因素,比如什么样的惩罚孩子更容易接受,同时,他们的越轨行为是可以纠正的,以防止错误一再发生。

“处罚”的价值只在于短时间内对孩子特定错误行为的制止与纠正。要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仅靠“处罚”是不够的,“事前的沟通与说明”、“事后的检讨与强化”将会是为人父母可以依赖的好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Ak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