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商务日语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商务日语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高雪洁
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19期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合作教学模式。随着中日经济交流的不断深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高素质技术语言+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为了实现人才培养满足市场需求,很多职业院校都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案。但关于校企间的合作仍存在不足,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商务日语教学模式改革应切实实现产教融合,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岗位实训、操作中。这就有必要构建并实施具有专业特点的崭新的人才培养实训课程体系和完备的师资体系,不断改进思路,提升内涵,创新发展模式。 一、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主要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商务日语专业2009级—2014 级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电话、网络、访问等方式进行调查。本次发放调查问卷共60份,有效回收问卷44份。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后发现:已就业的毕业生认为现专业不对口的占35%,完全对口的占到28%;认为用人单位注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的占82%,社会实践占61%,专业成绩只占5%;认为就业后遇到的问题为缺乏实战经验的占 68%;认为实训经历对就业影响较大的占 40%;认为就业时,个人能力最重要占的80%;认为学过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当前就业需求的占 47%,认为能满足就业需求的只占10%。由此可以看出,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时与专业不对口情况较多,缺乏实践经验,所学专业内容不足以满足当前的就业需求,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我们要根据企业和毕业生就业的需求来作导向,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概念深化到教学模式的方方面,培养出综合性复合型日语人才。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专业日语人才培养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知识、研究型的原有模式,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当前,社会最需要的是既能用日语进行交流,又具备一定商务技能的人才。商务日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学生在商务口语及商务相关技能操作方面不具备足够的优势,因此很难满足企业的需要。
从人才的结构来看也不够合理,主要是日语人才层次分布不均,高端、低端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中端层次人才扎堆,中端层次的人才既达不到大型企业的用人条件,又不愿去往更低层次就业,从而导致在日语人才紧缺的同时又存在过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存在问题
(一)校企合作内容单一
近年专业教育模式的不断变革、发展也促进了校企合作不断深化。我们逐步认识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并在规范和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保证相关工作的推进与实施。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前我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仍处于浅层次的状态,校企合作大多数是表面型,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内容只局限于学生实习、 就业、 订单培养等,也没有把校企合作纳入有效的目标管理,校企合作教育的程度不够深入,校企合作的思路不够开阔,合作内容过于单一。 (二)合作单向性强
校企合作应是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为了共同的目标,共同参与,互助共赢的合作形式。目前我专业校企合作中基本表现是政府不参与、学校单向申请合作、企业过于冷淡,且企业接纳实习学生数量有限,导致校企合作只能取得暂时性成果,很难期待长远发展。 尽管国家针对校企合作制定了指导性的方针及原则,但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具体环节没有明确表述,导致企业积参与积极性与参与度不高。 很多企业没有构建长远的人才战略意识,只看眼前利益,学校在寻找合作对象时会遇到较多阻力。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施策略探索 (一)创新合作模式
1.创新“订单式培养”模式。由于日语语言专业的校企合作范围较小,不可能实施大规模的实习和就业,所以商务日语专业很难实现整个年级的“订单式培养”。为了突破这一局限性,商务日语专业需要与学校各个专业合作开设“跨专业订单班”。基于日资企业的人才需求涉及各个专业,可与企业达成共识,以商务日语专业学生为主,通过视频面试或笔试形式选拔其他相关专业学生(如: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等专业),共同组成“跨专业订单班”。课程设置方面除了校内原有课程外需要增加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课程设置要符合企业需求、学生需要,保证课程具有针对性。由于日企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请企业专家互动授课很难实现。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让企业专家远程授课,有学生互动。
2.校内工作室。充分发挥我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组建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室。如日语翻译工作室。翻译工作室由五位成员和一名指导老师组成,所有成员都达到了日本语能力N1水平。工作室与企业签订合同,通过邮箱等方式发送翻译任务。工作室成立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日语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内涵建设,促进日语专业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给学生提供参与市场竞争的平台,开展日语翻译技能培训与经验交流,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及实际翻译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而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进程,又满足企业的需求,做到了项目与专业教学的统一。
(二)完善保障体系
1.校内外实训。目前我专业结合学校所在理位置及区域经济正在建设系列实训室。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实训室的种类不多,很难与实训岗位匹配。所以,为了给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实训条件有必要根据行业岗位的设置,按着先进、仿真、综合等要求建设多种实训室,不断改善校内实训条件。
早在十年前我专业就开始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但是因为校企合作这种形式开展得还不够普及,所实习学生缺乏企业的认可度,尤其是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因为大环境的影响,企业对于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需求往往是零散的,不是规模化的。再加上我校地处中部,周围日企较少,校企共建完善的商务日语校外实训基地存在一定难度。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可以增加校外实习基地扩建的数量,充分利用互联网供求信息、本专业教师、往届毕业生的人脉关系,努力帮助学生寻找专业对口的实习基地。
2.师资条件的建设。教学师资队伍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语言言教学能力强、高素质、乐于实践。要求教师参加专业相关的岗位技能培训或取得专业岗位相关的技能证书,同时通过强化专业技能考核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引进。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日语高级人才、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专家、骨干为兼职指导教师,组建一支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教学师资队伍。 五、结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条件下,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又是我们专业建设、创新的途径。通过校企合作保障措施的完善和各项工作的推进,商务日语专业校企合作必然能实现良好运转,渐入佳境。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校企合作中专业为企业带来的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强化宣传并用事实验证,来争取更多的合作对象;我专业目前实施的校企合作在领域和层次上还有待挖掘,可以通过其他更加丰富多彩的合作形式,开创崭新的局面。专业教师要做到真正 “双师”标准,在具备坚实的日语专业知识、语言能力的同时,还需要系统接受其他行业知识的培训,并运用到实际的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作者单位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AL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