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变迁的过程、特点、问题及建议》,欢迎阅读!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变迁的过程、特点、问题及建议
随着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制度进行梳理,采用内容分析等相关研究方法,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变迁的五个过程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分析归纳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就此提出改进建议。
标签: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制度变迁
引言
“贫困是阶级性的但烟雾是却是民主性的”,大气污染就如同这烟雾一般,无处不在而每个人都没有办法可以置身事外。把视线转回如今的中国,“雾霾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以细颗粒物(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大气污染问题依旧十分严重,影响着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这是因为不同于固体污染,由于大气污染具有传播性导致只是改善某一地区的大气环境也无法保证其不会受到其他污染没有改善地区的再次污染[2]。总的来看,从根源上来治理大气污染变得愈发重要,本文就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特点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进行了阐述。
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的变迁过程
我国大气污染的治理制度大致可以分为这样的五个阶段:治理工厂粉尘阶段、全国性的大气浓度治理阶段、试点范围内开展大气治理阶段、联防联控限制总量阶段、推广空气质量治理的试点阶段[3]。第一阶段,此时国家仍然将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相应的环保制度比较缺乏且以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保障各个公私营工厂中的空气质量为主;第二阶段处于改革开放之后,这时环境保护开始得到大众和政府的重视,大气污染的治理主要针对全国大气浓度问题进行治理;第三阶段,试点方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采取的主要方法,而相应的制度的制定工作也开始快速发展;第四阶段,实施联防联控,对污染的总量进行限制成为大气污染治理制度的主要针对对象,同样也促进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第五阶段,就对大气环境污染进行治理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这一阶段主要对那些已经成功的试点经验进行控制,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的空气质量。
二、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变迁的特点
(1)制度结构完善,制度数量呈现连续化以及多元化特点
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满足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更高需求,政府也由此加强了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制定的工作。一方面来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的制定过程是连贯,这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上的路径依赖也是一种对治理大气污染的长期规划,对于政策的有效贯彻实施也更加有利。另一方面来看,无论是政府的
行政法规、综合法、宪法还是通知、规定等,都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因此我国大气污染的治理制度在数量上持续增长,在制度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2)多部门联合治理,地方政府的重要性也得到体现
首先,大气污染治理制度的制定工作随着对大气污染更加科学的认识越来越多地加强了与统计局、科技部、农业部等各个部门的统筹合作,同时也征求有关部门、公众、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等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增强了对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和论证的重视。其次,环境保护机构的地位随着公众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空前重视而逐渐提升,这能够使相应措施的贯彻以及落实得到有效的保证;与此同时通过加强与财政部以及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合作,使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更多资金以及其他方面资源的帮助与支持,总体上来说促进了政策的贯彻落实。最后,对没有完成达标任务以及超过规定总量的地区,约谈主要负责人,实行区域限批制,更多的发挥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的关鍵作用。
三、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变迁中存在的问题
(1)强约束力类型的制度还不多
以国外先进国家中的美国为例,其为规定空气质量的标准,不仅颁布了《空气质量法》同时还使用法律甚至宪法来保证其顺利实行。而将视线转到我们国家,虽然大气污染的治理制度已经可以认为是形成了一个体系,但是在其中类似于《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已经形成文法或者宪法的制度仍然占比不大,更多的却是以政府条例如通知、方案以及指导办法等形式存在,导致整个制度的约束性以及强制性被大大削减。
(2)部门合作局限于同级部门之间的合作
治理是对各种公共的或者私人的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进行总和,由此可以看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政府机构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主体,其下各个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能够更好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在财力以及物力等各个方面提供支持,对我国的大气污染进行更好的治理。但是目前来说,在我国的大气污染的治理机构和监测、监督等机构之间合作的小频率,对大气污染的预防以及减缓工作会产生不利影响;而与此同时由于其与上级的权力机构、下级的相关部门之间很少合作和互动,导致在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很少出现地方机构的身影,对我国大气的污染治理工作只会是有弊无利。
四、针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变迁提出的建议
(1)完善制度
一方面,法律层次的制度由于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因此能够根本性的解决某些
问题。以排污许可制度为例,大气污染的排污许可是控制总量的一种手段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排污许可制度目前还只是停留在行政规章的层面,需要尽快完善这个方面的法律,使其更具权威性从而更充分的发挥排污许可制度的作用[4][5];另一方面,由政府制定的相关细则以及条例可以对行为主体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见效也最快,因此为了提供更多技术上的支持以及指导帮助大气污染的治理,我国的政府机构需要考虑多制定技术政策方面的相关大气污染治理制度。
(2)加强机构合作
虽然在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制定以及实施中政府机构是主体,但也需要发挥其他社会主体的作用。大气污染涉及到多个主体,是环境、经济更是社会问题,需要引导并鼓励更多的主体共同参与、互相合作。为更好治理大气污染,不仅仅需要同级部门之间进行合作,上下级之间进行互动,形成左右互助以及上下协力的良好现象;也需要加强与一些专业的技术机构如非政府组织、高校、研究院、企业、国际组织等之间的合作,将这些技术机构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专业知识以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在进行大气污染制度的制定工作时,也需要发挥社会公众的作用,提供便利渠道,赋予其对治理大气污染和执法情况的知情权、监督权,同时也要对公众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义务进行宣传,倡导治理大气污染问题人人有责的观念。
由于经济过快增长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制度以及措施进行治理,还我们家园一个绿水青山。为此,我国制定了相关的大气污染治理制度,经历了五个阶段,也在这些阶段中呈现出了许多的特点以及问题,为此需要采取完善制度、加强机构之间的合作等措施去完善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制度。
参考文献:
[1]赵新峰,袁宗威.我国区域政府间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制度基础与安排[J].阅江学刊,2017,(2):5-14.
[2]时军.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机制完善对策探究——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视角[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7,(2):14-18.
[3]杨立华,常多粉.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变迁的过程、特点、问题及建议[J].新视野,2016,(1):94-100.
[4]孙思航.浅析美国排污许可制度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启示[J].法制博览,2017,(15):226.
[5]王婷婷.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 ——以减少企业排污、绿色出行讨论[J].福建质量管理,2017,(24):15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3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