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2~18岁“价值观的培养” 培养新时代好少年!》,欢迎阅读!
![培养,新时代,价值观,少年,12](/static/wddqxz/img/rand/big_34.jpg)
12~18岁“价值观的培养” 培养新时代好少年!
近年来,关于“80后”“90后”的生存状态、价值取向等问题频频成为国内舆论的热点,各种新名词也层出不穷,如“月光族”“啃老族”“蜗居族”“麦兜族”……反映了这一代人的尴尬境况。
教育专家指出,青少年的价值观是影响他们确定行为目标、选择行为方式以及解释行为结果意义的核心因素,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予以充分重视。
所以,对于12~18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来说,对于全方位价值观的培养势在必行。
我在我们青少年训练营上调查15岁左右的女孩子,问她们喜欢什么样的男生,七八个女孩子回答的惊人的相似:长得帅,对我好,家里有钱。
我被惊到了,这样的价值取向我认为要么就是家庭灌输的,要么就是父母的条件;这就让我思考,我们必须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的培养。
据报道,德国人在培养青少年价值观方面追求的是自我发展,是个人独立性的提高。家长认为独立性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孩子应该具备的素质,相反,许多原来被公认的社会价值观,如顺从、勤奋、大公无私等,已经得不到家长的认可。
德国青少年重视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对财富和权力态度淡然。有调查显示,德国青少年认为世界和平、生活和谐及真挚的友谊是人生最有价值的,而社会权力、权威、遵循传统和财富则不那么重要,45%的德国青少年对政治不感兴趣。
价值观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青少年具有客观的认知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这些价值观包括容忍、值得信任、相互尊重、激励、同情、谦逊和尽力而为。
笼统地说,就是“做一个好公民”,具体的目标有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他人财产、尊重环境等,并细化为如何倾听、如何打招呼等。
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学家希尔将价值观教育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①使学生获得建立价值观的典型知识,以便有助于形成当代文化。
② 使公民意识成为学生认知和情感的重要部分,使他们坚定地奉行这些价值传统。 ③发展学生批判性和鉴赏性的价值观评估技能。 ④ 发展学生价值协商、道德决策的技能。
⑤鼓励学生关心社区(团体)及成员的能力。
他分析指出,所谓有道德的人,是遵循道德规则,履行社会规章,具有处人际事务的理性自律和选择的自主性的人。
据我所了解,大部分家长对于价值观的认可还存在偏颇。
比如,认为早恋一定是有问题的。认为孩子玩网络游戏就是洪水猛兽,欲禁止而后快。其实,在我看来这都是家长价值观有了问题。
在我看来,早恋是一个孩子对未来家庭婚姻最直接的情愫萌发,如果父母正确和科学引导,一定会让孩子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对于将来孩子择偶成家、婚姻是否顺畅能起到非常好的帮助和指引。
对于游戏,更是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我们是一个互联网社会,家长要有互联网思维。在我看来一个会玩游戏的孩子一定比一个不玩游戏只会死学的孩子思维更灵活。
还有其他价值观的培养,比如金钱观、事业观、学业观等,所以,我提倡的是全方位的价值观。
因为,社会在变在发展,家长的眼光和思维也要跟上,否则,自己的价值观都不对,怎么能培养孩子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j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