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酒的传奇故事一

2023-04-14 03:41: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康酒的传奇故事一》,欢迎阅读!
杜康酒,传奇故事
杜康酒的传奇故事一

杜康酒是我国历史名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有贡酒仙酒之誉。历代墨客文人与它结下不解之缘,常以诗咏酒,以酒酿诗,诗增酒意,酒助诗兴,觥筹交错,华章汗牛。据史书记载杜康确有其人。杜康可能是夏代的第六世君王少康,曾以高粱做酒。史籍中还有少康造酒的记载。少康即杜康,不过是年代不同的称谓罢了。我国现存古书中记载杜康造酒的,首推许慎的《说文解字》,其中部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窦苹考据了姓的起源及沿革,认为杜氏本出于刘,累在商为豕韦氏,武王封之于杜,传至杜伯,为宣王所诛,子孙奔晋,遂有杜氏者,士会和言其后也。少康为夏王相的儿子,的七世孙。杜姓到杜康的时候,已经是禹之后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尧酒千钟之说了。如果说酒是杜康所创,那么尧喝的是什么人创造的酒呢?这样说来,酒之源究竟在那里呢?窦苹认为予谓智者作之,天下后世循之而莫能废,这是很有道理的。劳动人民在经年累月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下了制造酒的方法,后代人按照先祖传下来的办法一代一代地相袭相循,流传至今。就象火的发明一样酒的发明也绝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很多人协同合作酿造成的。

从记载来看,杜康,字仲宁,相传为陕西白水县康家卫人,善造酒。至今,康家卫还是一个小村庄,西距县城七八公里,现在还留有杜康造酒的遗迹。据有关报道,村头有一道大沟,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名杜康泉。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县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过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伊阳县志》中《水》条里,有杜水河一语,释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汝州全志》中说:杜康,在城北五十里,俗传杜康造酒处。而且,我国酿酒专家们对杜康泉水也作过化验,认为水质适于造酒。1976年,白水县人在杜康泉附近建立了一家现代化酒厂,定名为杜康酒厂,用该泉之水酿酒,产品名杜康酒,曾获得国家轻工业部全国酒类大赛的铜杯奖。

我们的先人在4000年前便发明了酒,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很了不起。以酒祖杜康命名的酒应视为国宝啊。周总理提出:应恢复杜康,为国争光。杜康,相传为我国酿酒的发明者。《说文解字》称古者少康初作秫酒。少康,杜康也。群众传说他是酒仙。后人曾泛称佳酿为杜康 一、造酒

很多年前,有一家财主。财主家有个小伙计儿,叫杜康,杜康十四五岁,长得浓眉大眼,聪明伶俐,很是喜人。财主家的客人很多,整天大车小轿,来往不绝。客人来了,财主总是酒肉款待。一喝酒呵,就是大半天不散场,杜康在桌前席后,筛酒、送菜,也总是一忙大半天,可是,尽管他每天都是手不离酒壶,却从没有喝过一口酒。怕的是财主见了,说他是个猫儿嘴呀!

一天,财主家又来了几个憨厚的客人。不用说,财主更是酒宴相待了。杜康呢,也照样忙他的老行当:摆菜、筛酒。酒过三巡,客人们正喝到兴头上,大酒坛中的酒却没有了。这叫人好不扫兴。财主见此情景,心想:说啥也不能让客人们不欢而散。他让杜康马上去后村的槽坊灌酒。杜康便掂起了酒葫芦,往后村去了。他跑啊,跑啊,跑出了村庄,跑过了路旁的小水坑,跑过了前面的小山岗,跑到了他经常来灌酒的后村槽坊。他拿出酒葫芦,灌满了酒,往肩上一扛,又跑了回来。他跑啊,跑啊,跑出了后村,跑过了小山岗,跑到了小水坑的近旁。突然一股酒香迎面扑鼻而来,香喷喷、甜丝丝的,他一下子就陶醉在那酒香之中。这时候,杜康肩上的酒葫芦也晃动起来,直晃得里面的酒咕噜咕噜乱响。杜康跑不动了,他把酒葫芦从肩上拿下来小心地放在地上,一屁股坐在路边的小水坑旁。他想:我每天灌酒、筛酒、送酒,却从没有喝过酒。今天,我何不喝上几口儿,也尝尝这酒的味道呢?说来也怪,他这样一想啊,那酒葫芦也就朝着他晃动起来了。杜康一见,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酒葫芦就喝起来了,咕咚、咕咚几口干酒下肚,杜康也就醉醺醺的了,他正要躺在地上睡一觉,忽然想到:东家让我来灌酒,我喝掉了这么多,回去他们要说我是猫儿嘴,半路上偷喝酒了咋办?杜康想到这儿,可着急了。俗话说:急中生智。他这一急呀,办法也就急出来了。他把酒葫芦往水坑里一按,咕嘟嘟--葫芦满了。他赶忙把酒葫芦往肩上一扛,就回去了。财主和客人们正等得着急,见杜康像飞的一样跑了回来,汗水把他穿的小夹袄都湿透了。老财主还是把他责怪了一顿。杜康因为心虚,也不敢回嘴。一回来他就连忙把葫芦里的酒往酒壶里一倒,筛酒去了。杜康一边筛酒,一边心里直扑腾:我往酒里兑了水,等会儿一喝,酒味不够,还非挨骂不可。

谁知,那酒一着热火,立刻有一股股香气从酒壶中飘出来,飘得满院都是喷香喷香的。客人们一喝那


酒啊,嘴里粘糊糊、甜丝丝的。一个个点头晃脑,连连说:好酒!好酒!财主一高兴,就每天让杜康扛着酒葫芦去灌酒。从此,杜康有酒喝了。他每天去灌酒回来,都要坐在那个小水坑旁喝一阵子。然后,他再把酒葫芦往水坑里一按,让它咕嘟一阵子。日子长了,杜康的酒量越喝越大;酒里面的水越兑越多;杜康灌来的酒,财主们说越来越好喝。杜康呢,也越来越糊涂。他非要探个究竟不可了。这一天,客人们都走了。杜康提起酒葫芦又来到那个小水坑旁。他把酒葫芦灌满了水,往旁边的地上一坐,嘴对着葫芦喝了起来。他越喝越香、越喝越甜,不一会儿,就喝醉了。他倒在小水坑旁,睡了一大觉。不知过了多久,杜康迷迷糊糊地听见有人喊他:杜康!杜康!赶快醒来。这是一口酒井,里面的酒是不能多喝的。杜康睁眼一看,一个人影也不见。可是,这是一口酒井的话,他却深深地记在心里了。杜康知道了这口酒井以后,不久就辞去了财主家的活儿,在那个小水坑旁盖了几间茅草屋,自已动手开起槽坊来了。他做酒用的水,都是从那个小水坑中打来的。杜康的第一缸酒做好了,他请来乡亲们喝了个痛快。 杜康酒质厚味浓,清香扑鼻,蜜甜蜜甜的,从此,杜康酒的名声,就传遍了远近四方。 二、造酒醉刘伶

木匠敬鲁班;铁匠敬老君;造酒的敬杜康。杜康是酒家的神仙啊。

杜康造酒醉刘伶这个故事,人老几百辈都在传说。古书上写道: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饮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刘伶三年整。就是说的这一回事。刘伶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出名的好喝酒、能喝酒。酒量之大,举世无双。他对当朝权贵不满,到处游历,喝酒。一次,刘伶来到洛阳南边,走到杜康酒坊门前。抬头一看,门上有一副对联,写的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高处那横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一看这副对子,算是恼透了,心里说:你未曾开酒馆先访一访,谁不知刘伶是个好酒男!我往东喝到东洋海,往西喝过老四川,往南喝到云南地,往北喝过塞外边。东西南北都喝遍,也没把我醉半天。今天不到你这儿,竟敢口气这么大,怒一怒进酒馆,把你的坛坛罐罐都喝干,不出三天叫你把门关。刘伶带着气进了酒馆,杜康拿出酒来让他喝,喝了一杯还要喝,杜康劝他别喝了,他不依,又要了第二杯;喝了第二杯,刘伶还要喝,杜康说,再喝就醉了。他不听,又要了第三杯。三杯酒下肚,刘伶说:头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还甜,三杯喝下去,只觉得天也转,地也旋,头脑发晕,眼发蓝。只觉得桌椅板凳、盆盆罐罐把家搬。他喝醉了。刘伶出了酒坊回家走,一路上东摇西晃,口中还嘟嘟囔囔地说着胡话。回到家中,刘伶醉倒了,给他媳妇交代说:我要死了,把我埋到酒池内,上边埋上酒糟,把酒盅、酒壶给我放在棺材里。说完,刘伶就死了。他一辈子爱喝酒,他媳妇就照他的嘱咐把他埋了。不知不觉,过了三年。有一天,杜康来到村上找刘伶。村上的人指给他刘伶的家。杜康上前拍门,刘伶的媳妇打里边出来,问,啥事?杜康说,刘伶三年前喝了他的酒,还没给酒钱哩。刘伶媳妇一听,心中好恼,说:他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来就死了,原来是喝你家的酒呀!你还来要酒钱哩,我还得找你要人哩!杜康就说: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就这样,他们来到埋葬刘伶的地方,挖开坟墓,打开棺材一看,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跟生前模样一样。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醒来。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伸伸胳膊,睁开眼来,嘴里连声叫道:杜康好酒,杜康好酒。从那以且,杜康美酒,一醉三年的故事就传开啦。后来,据说杜康和刘伶都成了神仙,上天去了。杜康造酒醉刘伶,就是度刘伶成仙的。 三、上皇古泉

在伊川县的葛寨和皇得地村附近,有一眼历史名泉,叫上皇古泉。上皇古泉是今天酿酒用水的上等宝泉。欲问它的由来,还得从夏禹王说起。相传,远古的时候,夏禹王凿开了龙门 、放走龙门 南积聚的湖水以后,原来的湖底裸露出来,是一片好大的陆地,就叫皇得地。夏禹王就驻扎在皇得地,附近出现了一眼清莹洁净的泉水。这眼泉未露出地面之前,是一条恶龙的寓所。这条恶龙本来掌管着这里的湖水。每年,它不是推波助澜淹没湖边的田地、房舍,就是旱时不降一滴水。涝时尽倾百日雨。害得百姓们呼天喊地、叫苦不迭。那恶龙见夏禹王治水把它的寓所暴露了出来,一连几天气得眼睛通红。这天,它一气之下,腾入高空,对准夏禹王驻扎的地方喷起水来。眼看着地面上的水越涨越高。将要淹住皇得地的时候,只见夏禹王慢悠悠地走出居所,不慌不忙地说:应龙何在?速将水与我吸干!这应龙是条火龙,它是夏禹王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ir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