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不合理差别对待问题的解决思路探析》,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不合理差别对待问题的解决思路探析
作者:陈晓伟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09期
摘要禁止不合理的差别对待作为我国宪法所保护的公民平等权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含义就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的歧视。但在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侵害公民平等权进行差别对待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了我国平等事业的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平等权 差别对待 基本权利
作者简介:陈晓伟,贵州大学法学院2008级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3-194-01
在我国宪法所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体系中,平等权是构成宪法基本权利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不合理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权利主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条件。 一、对差别对待的理解
我国宪法平等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其中禁止不合理差别对待就是其一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通过这条宪法规定,可以明确一点,就是宪法对全体公民一视同仁,任何依据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对公民进行不合理的差别对待都是违反宪法规定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的差别对待现象却屡见不鲜,例如还依然存在的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不同权利保障和差别问题,男性和女性在求职、工资、福利等方面的差别待遇问题,进城的农民工在就业、教育等方面所受的差别对待等问题,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些社会矛盾的累积加剧了不平等,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严重阻碍了我国平等事业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真正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才能真正地建立起和谐公正的法治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解决思路
对此,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合理差别对待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了初步探析。
首先,在思想意识方面,要加大对公民平等权的宣传教育。因为在当前,我国公民的平等权意识还比较淡薄,不少人忽略了自己所享有的基本权利的存在,所以首先要加大对公民平等权的宣传教育,向人们灌输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增强人们的平等权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反对特权,禁止差别对待”的社会风气。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从立法、执法等其他方面来维护平等,才能最终建立起以法治、民主、平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次,在立法方面,在强调法律适用平等禁止差别对待的同时也要更加突出立法上的平等,立法部门在制定法律时,应严格遵循宪法平等原则,在法律上对公民同等对待。对现行法律法规中还存在的对公民实行不合理差别对待的部分进行修改,从公民权利本位出发,完善平等权法律体系,促进平等权的发展。在制定法律时也必须遵守正当的法律程序,保证立法的公众参与,保证社会各阶层平等的、有效的参与,使全体公民都能平等地参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在时机成熟时,还可以制定反歧视法。当前,在我国,在入学、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生活中,差别对待或者歧视现象尚比较普遍,因此,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制定专门的反歧视法来纠正制止社会生活中的歧视现象。
第三,在司法执法方面,各级人民法院对于涉及侵犯公民平等权的案件,应当积极主动地受理,严格按照司法程序进行,杜绝不合理差别对待现象发生,保障公民权益不受侵害。各级执法机关和政府职能部门在执行各类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时,也应以宪法原则、精神为根本指导,切实维护公民的宪法平等权利。对政府部门的严重违宪行为,应当及时纠正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应积极主动发挥其监督职能,保障公民得到同等对待。同时,政府还应该坚持依法行政、转变观念、履行职责,积极地通过发展经济,消除城乡和地区区别,为权利的实现创造条件,从而平等地保障全体公民的权益。
最后,建议建立司法违宪审查制度。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仅是公民的一项宪法基本权利,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必须遵守的宪法义务。但是,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宪法平等原则就很容易成为一纸空文。事实上,宪法的存在价值不仅仅表现为纸面上的宣示,最主要是在于能获得切实的尊重和贯彻,并在违反宪法的行为发生之时,能够得到有效的纠正和禁止。当前,在我国,由于违宪审查制度的缺失,使得现行宪法中明确规定的某些原则、制度不能得到落实,同时也导致社会生活中不合理差别对待现象时常发生,这种状况的存在,已逐渐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障碍,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通过司法进行违宪审查的机制来纠正违宪的法律法规、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而且这也是现代社会世界各国所通行的做法。 三、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平等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同时也是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宪法原则。切实保障平等权禁止差别对待有利于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宪法地位与合法权益、消除腐败现象、协调国家公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国家权力的合宪性。在法律面前人们的地位是平等的,社会身份、出身等原因不应成为任何受到不平等对待的理由,否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能构建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从法律角度来讲,就是以人的权利为本,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对任何公民都平等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民意识到自己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增加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胡锦光,韩大元.中国宪法.法律出版社.2004.
[2]马岭.宪法中的平等权.中国宪法年刊(2006).法律出版社.2008. [3]朱应平.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曾伟华.公平与公正引领和谐社会构建.人民网.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i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