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案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是高校改革与发展和学生成才的需要,
也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自身发展的需要。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当前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作为三化建设主体的辅导员队伍在三化建设进程中的需求。通过一个科学的职业定位、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一个客观的公众认同、一个合理的科研平台、一套完善的德育职称评定体系、一套科学的培训体系,可以有效解决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满足辅导员队伍的需求,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三化建设。
与这一选择相反的是,现实中却很少有人会把辅导员工作视为一种终身事业,也很少有人渴望成为一名专家级辅导员,甚至马虎应付,偷工减料等职业道德问题以及牢骚满腹等工作现象发生在个别辅导员身上。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的进程。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不排除有个别辅导员素质底下的可能,但更主要的还应是辅导员的一些正当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一、用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分析当前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1.生理需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生存就成了问题。高校辅导员工作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界限,随时有事随时处理,24小时从无间断,面对思想活跃、身心素质以及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学生,辅导员的身心很难得到放松。而相对于如此高的工作强度,辅导员享受的待遇目前来说却是比较低的:一是经济地位较低,由于工作性质,辅导员一少课堂、二少科研,更不能从事第二职业,主要靠工资吃饭,收入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二是评审职称困难,许多学校没有把他们列入专业教师队伍,只晋升行政级别,不给评定教师职称,行政级别就像金字塔,领导岗位少,能走到上层领导岗位的毕竟只占少数,而教师职称、行政级别与工资待遇又是息息相关的。
2.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人类在没有得到满足之前,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和评价程度通常都是比较高的,普遍认为这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但实际上,这种较高的评价对辅导员的发展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辅导员对于将来的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不知道今后何去何从,甚至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临时岗、中转站或者是进入高校工作的踏板,加上因为从事辅导员工作,没有了对业务知识系统学习时间和进修机会,感觉自己一旦离开辅导员岗位,将无所适从,这就导致队伍稳定系数低,队伍流动快。还有就是工作风险大。辅导员工作成绩和效果很难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偶尔发生意外事故就会一票否决了全年甚至工作以来的所有工作。正是这个原因,让辅导员难以安心研究本职工作,造成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
3.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和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但这些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人的情绪,进而影响工作精神,导致出工不出力。辅导员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工作中充当了多重角色,集教育者、管理者、年长者、朋友、服务者、协调者、研究者等多角色于一体,这还不包括其作为社会人、家庭人的成分。工作中的多重角色,决定了他们的工作繁杂、琐碎、不易把握。实际工作中,不少辅导员还身兼数职,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等职务,甚至有些学校连通知学生调课、学生收费等问题也找辅导员落实,辅导员成了万金油。在繁重、琐碎的工作压力之下,辅导员的社交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4.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
力,能胜任工作。当得到这些时,他们不仅赢得了尊重,其内心因为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当前的高校辅导员在他人的眼中是学生的保姆、机关部门的勤务兵,院(系)的服务员是维持学校秩序的编外警察,让人感觉这些工作人人可为,可有可无,把风平浪静、秩序井然的校园环境看成是理所当然,而忽视了辅导员的辛勤工作,更谈不上去尊重辅导员了。
5.自我实现需求。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这种需求就是个人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抱负。对刚踏入工作岗位对辅导员来说,他们怀着满腔热情,准备在自己对岗位上大展宏图。但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经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再加上待遇与其他老师有落差,会使部分高校辅导员感到抬不起头,自觉低人一等,前途渺茫。
二、解决办法
1.一个科学的职业定位
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它是依据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与形式来划分的,工作职责、职业能力和工作岗位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职业。根据这一标准,学生工作辅导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它的职责就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负有教育、引导、管理、服务的责任,它体现了学生工作队伍特定的工作目的;它的职业能力就是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专门的知识,有较强的亲和力、说服力和应变能力;它的工作岗位就是运用智慧,通过借助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和服务。明确的职责定位可以让辅导员摘掉学生的保姆、机关部门的;勤务兵、院(系)的服务员的帽子,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需要,用新知识、新科技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学生全面成才。
2. 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一份工作前景不明、走向不清,无疑会使从业者失去职业发展的目标。辅导员队伍需要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激励他们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针对专职辅导员职业前景不被看好的问题,明确了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明确了高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并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这些规定让辅导员队伍看到了希望,但从当前高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尚在期待之中。
3.一个客观的公众认同
高校里,在教学和科研为主旋律、以学生为本已成为办学指导思想的情况下,辅导员这群为学生服务的年轻人,无论是从人们的心理上还是实际工作范畴,总会被视为校园边缘人,所从事的只是不可缺少的副业。铁打的学校,流水的辅导员已是很多高校见怪不怪的现象。而认同是除了物质奖励之外的另外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认同能够增加辅导员的自我价值感,证明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励辅导员继续保持或提高工作业绩。认同可以创造出愉快轻松的工作环境,能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当前高校缺少的、也正是辅导员所需要得到的是学校师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消除诸如辅导员是灭火队、;勤务兵此类的隐性观念,矫正对辅导员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认识偏差。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ef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