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俗学 教案》,欢迎阅读!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十四章 中国民俗学史略 第一节 古代关于民俗的记录与观点
一、先秦文献中的民俗记录与见解
《尚书》的《汤誓》、《盘庚》篇,《山海经》的《五藏山经》,《庄子》,《韩非子》等,记述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禹等的原始神话。
《左传》“古之大事,惟祈与戎”的神鬼筮命观 《吕氏春秋》葛天氏操牛尾跳舞唱歌的农耕仪式。 《列子》“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的原始婚俗。
殷墟卜辞和《易经》记述当时的气象历法、市井贸易、民居丧葬与工艺技术。 《诗经》中的民歌反映了北方民俗,《楚辞》中唱诵反映了南方楚地的风尚。 (一)孔子的民俗观
孔子的伦理政治的核心是人学,他也是从人学的角度来使用民俗资料的。他主要是在阐明人治的过程中,力图把原始民俗观改造成与礼制体制有关的学问。首先,他让历史介入民俗,抛弃传统民俗观中的“怪力乱神”的思维,用人文历史的观点解释神话;其次,他以“民教俗朴”说为前提,致力于贯彻男女、君臣、夫子、礼义、仁德的纲常模式。孔子了解民俗,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其他层面。孔子民俗观的历史方法和人文原则,对于我国封建时代的民俗观系统的形成,具有奠基意义。它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与信仰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荀子的民俗观
荀子的伦理社会思想,强调人为的力量,对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决定作用的说法持否定态度。他开设转向了建立伦理道德价值观的范畴。他的新命题是民俗的道德标准。他主张按照美、丑、善、恶的道德概念,去确立民俗知识,去为民俗事象分类,去选择美俗善政的民俗应用方式。他认为,作为上层统治者,学习和运用这种伦理民俗,善于从俗为事,就可以做到“其法治、其佐贤、其民愿、其俗美”,赢得良好的政治效果,并树立他们的“民德”形象。 导入对于民俗的社会标记和一般性质的推理判断。 民俗的自然属性
赞成孔子的诗乐教化思想。
关注民间文学。《蚕赋》中国第一篇仿制民间谜语的重要作品。 一切民俗价值都隶属于政治价值的。 (三)庄子的民俗观
老庄民俗观的核心是反智主义,主张“无知无欲”。他们鼓吹小国寡民,认为民俗的实质在于保存自然的人性。庄子也不追求民俗知识的历史确定性,他将民俗的知识与自然人的知识作为同一类型的知识进行处理。老庄的自然民俗观逐渐演变成了我国古代民俗观理论中的“天籁说”的源头。 二、汉魏民俗编著的出现与评注 非正统文学开始活跃(撰史注经、志怪) 佛道教思想开始发展
1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复习提纲
五行观念与谶纬学说传播并减盛行。 民间信仰(巫、仙)
新兴学术中,评注民俗事象,渐成风气。 (一)司马迁的民俗观
历史不等于民俗。通过搜集散于民间的神话传说,来补充叙述历史的发展过程。
一部史书,要体现历史的真实性,不仅要尊重前代的文化遗产,还要分析现实社会变迁的历史事实,应该对推动历史文化的各阶层、各方面人物和社会因素,都要加以记录。(《世家》、《货殖列传》、《游侠列传》、《西南夷列传》
奠定了编写中国古代编年史的基本方法。(在指导思想上以史别俗,在写法上采俗补史)班固《汉书》(艺文志)等。 (二)王允的民俗观 (三)郭璞的民俗观 (四)宗懔的民俗观 三、唐宋民俗思想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民俗思想具有双重重要性。一方面,它以从个别民俗观念中脱颖而出,吸收了农业文明的整体价值观,来理解社会的发展和较高文化历史中的民俗传统;另一方面,这种民俗思想的贯通,不再以上下层民俗的冲突或缓冲为代价,而是在博大宽容的政治气氛种,滋养新说。这些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农政民俗思想的兴盛,唐代农政思想的核心,是强调统治者应具备“勤农”的意识和相关的“政绩”观念宋代以后,农政思想仍有很大的势力;
(二)官修民间文艺图书的出现,唐宋时期,编辑了一批大型的官方类书,保存了唐、宋两代上、下两个阶层的大量民俗文艺资料;
(三)帝都民俗中心的发现,在唐宋时的历史文献种,已开始记录和描述了帝都民俗,并把帝都看成是城市民俗文化的中心,记录中都突出表现了都城所在地的政治经济繁荣景象 四、元明清民俗文艺的发展与补证民俗文献的工作 (一)方志笔记的民俗眼光及成果 (二)明清学者的通俗文艺观
(三)语言民俗观的形成及其资料的归纳
第二节 近代启蒙民俗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一 近代启蒙民俗思想的产生与历史意义 (一)革命派的“民俗武器论” (二)改良派的“民俗工具论” (三)社会文化的俗变潮流 二 近代知识分子对民俗文艺的应用 (一)革命童谣与弹词 (二)文人竹枝词
(三)近代学者编纂的全国民俗志 《中华全国风俗志》
第三节 现代民俗学史
(一)北大时期 (二)中大时期 (三)杭州时期
(四)战争时期的大后方民俗学与延安的民间文艺新传统
第十六章 民俗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主要民俗学流派
一、神话学派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Y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