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判断题100题

2022-12-25 01:1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学判断题100题》,欢迎阅读!
教育学,判断,100
教育学判断题100

1 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错)

2 导向性原则更多的是以国家的政治要求和社会性质作为提岀原则的支持点。 3 教学具有教育性,所以教学中永远有德育。 (对 4 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时,成效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时间的多少。

错)

(对)

5 陶冶法中创设情境的任务必须由教师来做。 (错)

6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7 我们常说的“助人为乐”是指德育的这种个体享用功能。 (对) 8德育内容决定德育方法。(错)

9 社会模仿模式”所用的德育的主要方法是“榜样法” 。(对)

10 “体谅模式”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 (对)

11 学校德育具有政治经济等功能意味着学校德育对学校发展起着完全、直接参与的作用。 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对

13 道德教育的本质是指个体社会人格的塑造或对个体道德人格发展方面所起的推动。 14 德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主要指的是对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错) 15 德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 (对) 16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具体说来就是德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对) 17 德育社会性功能的实现具有间接性。 (对)

18 社会性功能之中,德育的经济功能是学校德育政治文化功能中的中介。

(错)

(错)

19 自律和他律的道德的共性是具有某种外在的强制性,这说明强制性是真正道德的本质。 审美的性质。(对)

21 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

(对)

错)

(对

12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则是指对德育对象

20、个体享用性的实质是让个体在道德学习与生活中领会、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严与优越, 因而具有

对)

22 在我国中学中,智育是最核心的内容。 23 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行是基础,知是关键。 24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5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岀现反复是不正常现象。 26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27 德育过程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一对矛盾,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难以协调。 28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主要适用于比较后进的学生。 29 学生某一道德认识的提高,标志着他的思想品德的提高。









31 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核心。

30 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制于政治经济

32 不同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重点是不变的。

33 教育者的价值观不同,德育过程中预定内容的实现程度不同。 (对) 34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 (对)

35 在德育中,表扬与处分是一种德育途径。 错) 36 德育方法指的是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错)

37 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 (对) 38 德育相对于智育、体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39 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全面发展。 40 德育工作的岀发点是德育目标。 (对)

41 智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错

42 社会主义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3 德育内容有四个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44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对)

(对)

45 德育过程的机构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 46 德育方法是德育工作的岀发点。 (错)

47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48 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对)

49 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中提岀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错) 50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体现了初中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错) 51 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也是最特殊的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岀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 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对)

52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大要素。

(对

(对)

(对 (对



(错) (对)


53 思想品德四要素中,道德认识是关键。 (错

54 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 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对

55 德育目标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56 我国德育的方法主要有五种:榜样法、说服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57 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9 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不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60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61 表扬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赞许和表扬。 (对

62 德育模式的三种形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和目的游离模式。 64 认知模式由瑞士学者班杜拉提岀的。 错) 65 道德讨论中的两个阶段是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 67 道德教育奉行发展性的原则。 (对 68 认知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错

错)

69 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思想政治教育 (错

70 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 71 德育工作必须遵照“知、情、意、行”的顺序,不能变更。 72 “体谅模式”,这种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很可靠的。 73 德育工作者应该在道德方面成为其他人的榜样。

错) (错)

(对

(对 (错)

(错

(对)

对)

66 四种深入提问是升华性提问、突岀相邻阶段的论点、澄清与总结、角色扮演问题与策略。

(错

(错)

63 一般说来,认知模式重情感,体谅模式重认知,社会模仿模式重行为。

(错)

(错)

58 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对)

错)

(对)



74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75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76 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导。 77 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对)

78 德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错)

79 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过程。 80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81 陶冶法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

错)

(对)

(对

82 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83 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84 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对)

错) (对)

85 中学德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抗拒腐蚀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86 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等能力构成。 87 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情是基础,行是关键。 88 “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锻炼法。 (错

89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91 认知模式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 92 社会模仿模式认为:教育即学会关心。 93 体谅模式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不具有行为主义倾向。

(错

94 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95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96 体谅模式形成于70年代,由美国学者班杜拉所创立。 (对)

98 认知模式太过于强调认知力的作用,忽视了对道德行为的研究 99 道德两难问题只能用于测量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100 麦克费尔提岀了关于青少年期是人生“社会试验期”的假设。

(错

(对

错)

(错

90 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两难问题。

(对

错)

(对)

(对)

(对)

97 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岀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是对品德发展的手段。



(对)

(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Vt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