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托班育儿知识》,欢迎阅读!

托班育儿知识
2017年托班育儿知识
幼儿园安全小知识 宝宝在幼儿园安全小知识
(1)上幼儿园的时候,要么由爸爸妈妈接送,要么由校车接送,不要让宝宝单独上学与放学的。
(2)爸爸妈妈从现在开始要告诉孩子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不要在马路或有危险的地方玩耍、不和陌生人讲话,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
(3)走路的时候,要看着前方不要东张西望。
(4)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给的东西。 (5)学习的时候不拿笔尖、剪刀对着小朋友,以免刺伤。 (6)午睡时不蒙头睡觉,不把头、手探出床外
(7)不在活动室乱跑乱乱撞,入厕时不推不挤,防止滑倒。 (8)户外活动或大型玩具时,不推不挤,拿器具时不争不抢,保证安全。
(9)上下楼梯小手扶着把手靠右走,不退不拉,不跳台阶。 (10)让孩子们记住救助电话:“110.119.120”应该怎么使用。这也是需要知道的幼儿园安全小知识。
(11)让孩子记住家里的地址和父母的姓名、联系电话,以防万一。 (12)不要带小物件带入幼儿园,以免造成危险。比方说纽扣、别针、牙签这些都不宜带进幼儿园。
别拿孩子做了实验品
不是危言耸听,许多家长对孩子虽然关心有加,但是方法不当到一定地步了,主要表现为知识的缺乏,以及经验主义的错误,当孩子患病,家长总是想当然。就解决了,没想到毫无效果,严重的还会对宝宝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而又后悔莫及。那我们应当如何呢?送医院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有这样一个实例:佳佳,女,2岁。因流涕、发热,家长给服用头孢类抗生素,一天后仍发热,家长认为是剂量不够,就在说明书给出药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并加用阿奇霉素和清热解毒的中药两种,还有退热药及治流涕的药,两天后患儿病情仍未缓解,且出现乏力症状。来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医生嘱其停用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注意休息及多饮水,并用了一些升白细胞的药物,一天后患儿热退,两天后血常规也恢复了正常。其实该患儿只是患了普通感冒,而家长滥用药物,随意加大用量,也许在错误用药的人群中,佳佳还算是比较幸运的,至少生命安全有了一些保障并且因为及时送去医院而没有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但是却也给佳佳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和身体折磨。如果用药正确,这些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但是儿童用药说起来看似容易其实不然,到底如何才能保证儿童安全用药呢?这不仅是世界卫生组织关心的问题,更是各位父母所关心的问题。终于,现在有了一个突破,周慧君博士和她的团队研制推出一款指导儿童用药安全的DNA检测产品,该产品已经由北京益基生物科技引入国内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参考DNA检测的结果,医生可以在开处方时,在药品选择、剂量控制及联合用药等方面提出适合每个患儿自己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错误的逗宝宝方法 触摸生殖器。
有些大人喜欢用手捏摸小男孩的生殖器,这种逗乐不仅助长孩子以后出现手淫的坏习惯,而且由于孩子的生殖器和尿道粘膜比较娇嫩,容易损伤,大人手上沾染的病菌便会乘机侵入,造成感染。
转圈子。
大人双手抓住孩子的两只手腕,飞快地转圈,转得孩子头晕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稳。这种玩法最容易拉松孩子的关节。
坐飞机、扔孩子。
坐飞机是指一手抓住孩子的脖颈,一手抓住孩子脚腕,飞快地转圈圈;扔孩子是指用手托住孩子的屁股往上扔。这两种逗乐方式不仅有跌伤孩子的危险,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孩子患“摇晃婴儿综合症”和脑瘫的危险。因为婴儿的脑组织比成人脆弱娇嫩,把婴儿向上抛和自由落下,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可以使婴儿坚硬的颅骨与脆弱的脑组织相互发生碰撞,导致脑震荡和脑挫裂伤,重者还会出现脑水肿而昏迷,甚至死亡.
捏鼻子。
有些人见宝宝鼻子长得扁,或想逗宝宝笑,常用手捏宝宝的鼻子,其实这么做不利于孩子健康。因为幼儿的鼻腔粘膜娇嫩、血管丰富,外力作用会引起损伤或出血,甚至并发感染。幼儿的耳咽管较粗、短、直、位置比成人低,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发生中耳炎。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