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广播稿 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欢迎阅读!

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园之声”广播站播音稿 14.12.10
历史不容遗忘
音乐:《南京南京》 02:43渐弱播音,播音结束继续
(男)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 (女)大家好,我是××,很高兴跟大家如期相约。
(男)冬日的风渐冷,就如我们的心情一样,本周六是12月13日。 (女)这一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也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 (男)这一天,却也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背景音乐:《金陵十三钗 - 天上来的声音》
(女)近期,湖南卫视播放了一部名为 《四十九日祭》的电视剧,它改编于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剧名的由来,是因为日军屠城六周,《四十九日祭》的故事从事发前一周写起,加起来一共49天,49天也正好是中国传统中,人去世后灵魂得以超度的节点。
(男)它向我们讲述了南京被日军攻占后的四十九日内,侵华日军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6个多星期的大规模屠杀和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令国人悲怆,令世界震惊。
(女)导演张黎表示,“这是一个有关浩劫的故事,一个记录屠戮的故事,一个从未被遗忘,也绝不该被遗忘的故事,希望世界可以知晓、国人以此牢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城市曾经发生的一切。”
(男)该剧中那些真实的烽火场景、南京特色令人身临其境,呈现出电影胶片式的细腻质感。近年来抗日题材的作品都显得过于娱乐、空洞化,在此背景下,《四十九日祭》反其道而行之,致力于还原历史。
(女)当然,关于这部电视剧还是要很多的负面评价,但我们所要看到的是它背后的深层含义。日本战败后,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审判异常纠结,这是中国人的心结,更是日本人的心结。
(男)而该剧的国际性主题,恰恰在于清算历史,深挖日本帝国主义的毒根。可以说,该剧不仅是对南京大屠杀的灾难清算,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大国风范,让世界铭记历史,正视历史,反对战争。
音乐:《原声带 - 安魂曲与救赎》 背景音乐:《原声带 - 安慰与希望》
(女)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两项草案,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男)明年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望世界,各国同二战有关的法定纪念日几乎不可胜数,最著名的如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诺曼底登陆纪念日、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等,连日本这个二战中的加害者,也有所谓的终战纪念日、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纪念日。
(女)而我国,除了“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偶尔响起的防空警报声,却极少隆重纪念抗战胜利,也没有过全国性的遇难者公祭。
(男)因为那段被日本侵略的历史,堪称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奇耻大辱。那是个被称为“小日本”的小国,但我们一度被他们占了半壁江山。那段屈辱我们尽量以抗争的英雄主义去覆盖它,但我们很难完全说服自己。直到今天,很多中国人不愿意看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和文艺作品,感觉它们“很压抑”。
(女)我们必须记住历史,让我们这些从一出生就在现代环境中穿行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的祖国如何艰难走到了今天。在我们生活的很多城市里,在连接城市的大道上,曾经踩上过侵略者的军靴,碾过他们的坦克。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历尽苦难的国家。
(男)历史不升级为文化,耻辱就容易被遗忘。国家级的纪念活动要完成的任务只有一个:建立强大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堤防,将抗战历史嵌入民族记忆,升级成为民众能够真切感知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的文化记忆。
- 1 -
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园之声”广播站播音稿 14.12.10
(女)“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以战胜国的姿态隆重纪念抗战胜利,以国家层面的公祭告慰惨遭杀戮的同胞,这是一个国家的历史责任,也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责任。
(男)拂去历史的灰尘,擦亮尘封的记忆,让所有的遇难者都找到自己的名字,让纪念碑矗立在每个人的心里,这是我们的记忆责任。
(女)就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照壁上所镌刻的,“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音乐:《电影原声 - 秦淮景》 背景音乐:《金陵十三钗 - 永生》
(男)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中国军民被杀害30余万人。这是日本侵略军一手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血腥惨案,它被称为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
(女)这一天,是用尖刀刻在中华儿女心头上的日子,这伤痕太深,深的至今也无法复原。即使闭上眼,血流成河的画面也隐隐在脑海中浮现,即使捂上耳,嘶声力竭的哭喊也震得耳鼓嗡嗡的疼。6个星期,42天,30万同胞被日军残忍杀害,每12秒就有一位华夏儿女的生命消逝。
(男)那是生命,是人一生的唯一仅有,却在日军军官的一句话下倾城颠覆,他们的罪恶蔓延遍布到南京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罪行降临到每一个南京市民身上。
(女)身上的伤,流淌着的血,横布街头的尸首都还带着热,更炽热的大火却已烧起来,它烧毁了浇上汽油的尸体,烧毁了昔日的繁华金陵,那一条执着流着的哺育华夏的长江流着泪的淹没了她的儿女的尸体。
(男)据1946年远东国际法庭不完全统计,六周内,中国军民被集体射杀、火烧、活埋达19万人,零星屠杀15万人。这场屠杀是在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进行的。
(女)抗日战争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屠杀南京人民的罪魁给予了应有的惩罚。松井石根被判处绞刑,谷寿夫被引渡到南京受审,于1947年被处以死刑。
(男)1947年4月26日,在雨花台枪决谷寿夫时,南京城有9万人来到刑场,要亲眼看看这个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末日。当时的《大公报》报道说:“人民闻讯,纷纷出城观看,抵达雨花台,已11时46分,观众在万人以上,阵阵掌声,为谷寿夫催命。”
(女)大仇虽已得报,但我们却不能忘记,1937年的飘雪,即使皑皑的白雪堆积的再厚,也掩盖不了那日本的罪恶,掩盖不了那弥漫了满城的血腥。无尽的屠杀,无限的悲哀,无声的哀求,无奈的叫喊,遍地都是惨死的人。
(男)那一年,南京的雪是红的。所有的冤魂都没有瞑目,永远的徘徊在南京的土地上,因为他们心中充满仇恨。日本军双手上的血腥永远洗不去,等待他们的是地狱下30万人的哀号并永世不得超升。
(女)岁月的蹉跎,洗不净日本人手上的血腥;时间的流逝,抹不去中国人心中的仇恨。各位同学,请记住南京大屠杀中所受过的一切屈辱,因为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男)12月,让我们缅怀所有在那年逝去的人们。 音乐:《有些罪恶不容消洗》
(女)国耻不能忘,历史的鲜血不能就这样白白流淌,为了失去的同胞,为了几乎毁于一旦的南京,我们也要用生命铭记!请欣赏诗朗诵《南京,我们没有忘记》。
(男)一根带着锯齿的长鞭 一鞭就划伤了亿万中国同胞七十七年 面对纪念馆里的冤魂 我如何写,我该先从哪里着手入笔? 从南京内外所有填满尸体的沟渠? 还是从长江一夜间荡满的鲜血?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J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