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文化”的内涵与概念》,欢迎阅读!
关于“文化”的内涵与概念
美国有代表性的人类学家克鲁伯(Kroeber)和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在翁特瑞纳(Wayne Untereiner)的协助下,1952年合著了一本书《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在这本书里,罗列着从1871年到1951年的80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至少有164种。这些定义可按类别分为六组:记述的定义,历史的定义,规范性的定义,心理的定义,结构的定义,发生的定义。限于篇幅,我们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那些定义中,任何一个定义只说到文化的一个或若干个层面或要点,没有任何一个足以一举无遗地将文化的实有内容囊括而尽。但根据这众多的定义,我们可以推论出有关文化的主要含义:
第一,文化有正、负面之分,“好的”和“坏的”两方面都是文化。在文化全部实有之中,任何一个层面或要件或事物,无一不是文化所有的层面或要件或事物。
第二,文化包括层进中的各层,所谓“物质”和“精神”这样简单而又粗疏的二分法不足以相应地特指文化的内容。如果文化是人适应环境与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总称,那么没有文化不是含有“精神”成分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不能截然划分。
第三,文化不只是属于“文明人”的,所谓“野蛮人”同样有文化。所谓“文明”和“野蛮”之分,以及认为自己总是站在“文明”这一边,这种观念是出于自我重要感、声威要求和对文化的知识之贫乏。文化的价值观常投射于我族中心主义。事实上,文化是地球表面的一种普遍现象,凡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文化。完全没有文化的人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第四,文化处于变动之中。有的文化变动较快,有的文化变动较慢。没有不变的永恒文化。
第五,价值观念是文化构成的必要条件。价值是支配行为的要素。 第六、文化与文化价值都是相对的,虽然也有普同的部分。在世界文化典型尚未出现以前,我们很难笼统地说某一文化优秀或不优秀。
(参见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88年3月版。)
关于“文化”概念的有权威性的文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项目”主持人、加拿大学者P.谢弗写成的一份纲领性文献《文化概念》。谢弗教授在研究了英语世界以往公开发表的讨论“文化”概念的专著以后,梳理出按历史顺序排列的九种有代表性的定义,并根据他自己整理出来的九种文化概念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提出了第十种文化概念——宇宙学的文化概念。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不妨简要地列出这十种文化概念。 (1)哲学的文化概念。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文化是心灵的哲学(或修养)”。
(2)艺术的文化概念。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和艺术家团体提出,“文化是所有艺术的总称。”
(3)教育学的文化概念。19世纪的教育理论家和教师们倡导“文化是习得的行为。”
(4)心理学的文化概念。19世纪英国的伟大学者阿诺德(Matthew Arnold)在1869年发表的《文化和无政府状态》一书中提出;“文化是或应当是学习和追求完美;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的主要特点是美的智慧,换句话说就是温文尔雅和和蔼可亲。”
(5)历史学的文化概念。19世纪法国和德国的一些历史学家和博物馆长提出“文化是过去时代的遗产。”
(6)人类学的文化概念。经典性的表述是由泰勒(Burnett Tylor)在1871年发表的《文化的起源》(又译《原始文化》)里所说的“从宽泛的人类学意义上讲,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的任何其他能力的习惯”。
(7)社会学的文化概念。20世纪初社会学家们表述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共同享有的价值观念、传统和信仰。”
(8)生态学的文化概念。当代的环境运动造就一个新的概念:“文化是人类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手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4H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