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欢迎阅读!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 个体心理 即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可以分成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1.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如感觉到颜色、明暗、声调、香臭、粗细、软硬等。而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的认识,如看到一面红旗、听到一阵嘈杂的人声、摸到一件轻柔的毛衣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在知觉中,人的经验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并没有马上消失,它还保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
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思维。
2.情绪和动机
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不同,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世界。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任何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和控制,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来实现的。而人的意志的坚强或懦弱又反过来对人的认识和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
3,能力和人格
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的、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定的、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总之,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例如,认识的需要会推动人们去探索世界,交往的需要会推动人们去建立各种人际关系,并获得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 二 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叫刺激。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人没有对光线、声音、气味的感知觉,就不会有对光线、声音、气味的反应。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有丰富的主管世界。主管世界的情况不同,对同一刺激的反应常常是不同的。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管精神现象,或是一个“黑箱子啊”,
它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重量、大小和体积,而行为却具有显露的外在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来客观地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活动,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三 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这是人的意识的第一个特点。由于人有意识,因而人类就和单纯适应自然世界的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这就是人类意识的另一特点。
意识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即人有自我意识。 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注意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指向的活动往往也是人能意识到的活动。注意的基本作用是选择信息。人除了意识外,还具有无意识现象。 四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由于社会团体的客观存在,便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一个团体由于具有某些特定的心理特征而区别于其他团体。 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 一 心理学探究的是什么
1心理过程 即心理现象是怎么样产生的。
2心理结构 即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3心里的脑机制 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别是脑的机能。一个健康发育的神经系统,是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4心理现象的产生与发展 人的心理现象是进化过程的产物。
5心理与环境 人的心理系统及其物质载体——人脑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和周围环境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心理现象是由外界输入的信息引起的。 二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1 因果研究
因果联系是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一。
在进行因果研究时,研究者应注意:A 要创设某种实验情景,使之能引起某种心理现象,同时要控制可能影响这种心理现象的其他因素:B 当一种情景引起了某种心理现象时,我们只能说,在这种情景下,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脱离一定的条件来谈因果联系是没有意义的。
2 相关研究
相关是事物间的另一种联系,它和因果联系是不同的。例如,在吸烟的人群中,肺癌的发病率较高。这时我们可以说,吸烟和肺癌的发病率有着较高的相关,但吸烟并不是一起肺癌的唯一原因。
3 个案研究
无论是因果研究还是相关研究,都是以较大的样本为基础的。使用的样本数越大,实验结果就越可靠。但是,心理学家也常常进行个案研究,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 三 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 普通心理学 2 3 4 5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6 工程心理学 7 社会心理学
五 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1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 2 如何做一名心理学家 第三节 如何研究心理学
一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1879年冯特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二 科学态度与方法
三 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2 心理测验法 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按内容来分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等。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3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现场实验)。 4 个案法
第四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
1 唯理论 代表是17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杰出的自然学家让内笛卡尔。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尺度。
2 经验主义 起源于17—18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 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洛克把经验分成外部经验与内部经验。外部经验叫感觉,它的源泉是客观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的属性或特性作用于外部感官,因而产生外部经验。内部经验叫反省,它是人们对自己的内部活动(思维、意愿、爱憎等)的观察。
经验主义在18世纪演变成唯物主义方面和唯心主义方面。19世纪形成了联想主义的思潮。 二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