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幼儿教育家园互动》,欢迎阅读!
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幼儿教育家园互动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而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应结合《指南》精神,和家长们共同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正确理解3-6岁儿童的学习,对幼儿的发展怀有合理的期望.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关键字:新时期;家园互动;
一、新时期对学前教育开展有效家园互动的客观需求
新时期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产生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模式。新时代中个性鲜明的独生子女儿童也有由此产生。她们除了独立性强和较为擅长自我表现外,自我中心、唯我独尊也是这些独生子女群体逐渐渐具有共性的心理特征之一。这些特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儿童进入学龄前阶段的集体生活状态后,心理健康层面潜藏的缺陷便逐渐暴露。除了需要更长时间的适应期外,这些幼儿的社会交往、游戏互动等方方面面也不同存在障碍。而诸如此类的问题正是不适宜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環境的表现。而开展家园合作正是为了扭转这种亚健康的家庭教育负面影响,通过幼儿园集体生活、共同教育的理念、手段营造更加适宜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由此可见新时期对学前教育开展有效家园互动是一种客观需求。我们必须加强家园互动工作,开展家园合作,端正家庭教育态度、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通过幼儿
园引导和帮助实现家庭教育的理性化、系统化、科学化,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二、新时期开展有效家园互动的方法
(一)加強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提高家园互动沟通能力
家园互动实际就是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就小朋友在家庭与在学校的表现情况相互沟通,针对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交流讨论的过程。教师的互动能力和沟通技巧在这个环节至关重要,严重影响着家园互动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幼儿园应该充分提高对幼儿教师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技能的培训。
1.构建家园互动信息化网络,学习应用好新的信息技术,使新技术更好的为家园互动服务。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家长们更多的忙于工作,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幼儿,同时与幼儿园老师的交流也少之又少,导致家庭教育出现缺位,可是父母又应当是幼儿的第一任、也是最好的老师,不可或缺,所以此时,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家园互动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构建家园互动信息化网络,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得以缩短,民主自由的思维得以碰撞,教育的双向性得以发挥,形成了教师、家长、幼儿得以充分互动,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家园互动信息化手段方便快捷,但是对教师和家长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挑战,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及时的学习应用好新的信息技术,赶上新时期教育发展潮流,学会使用新技术,使新技术更好的为家园互动服务。 2.构建新时期家园互动资源网络。
通过信息化技术,图片、音视频等家园共育资源都能够在网络上进行传递、分享,使交流更加方便,网络成为了家园共育新的场所。通过网络,不仅可以传递幼儿状态与日常教学,更可以将新鲜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资讯等家园共育资
源信息传递给家长和老师,对幼儿展开更加科学的教育。实现资源共享,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优势使新的教学理论尽早的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服务。 (二)加強教师家园互动沟通技能培训,提高家园互动沟通能力
针对幼儿教师的沟通技巧的提升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针对不同的幼儿家长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科学合理的沟通方式是构建良性沟通的开始。 其次,教师还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沟通内容,要在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内容。
三、构建家园互动常态化机制、密切家园联系
家园互动合作不能脱离家园联系,构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首先需要的正是形成家园互动常态化机制、密切家园联系。比如利用各类节假日,在家长有空闲的时间组织家园互动的亲子游戏或相关活动。包括安排幼儿集体表演、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的游戏、家长与幼儿合作完成手工劳动等。在这种过程中,幼儿园一方面要设计富于趣味性、娱乐性的表演或游戏节目,另一方面则要在这些活动中强化针对幼儿集体观念、合作意识等社会化品质的引导和教育。尤其是要让家长充分意识并领悟到传统家庭教育氛围中常见却不自知的不足之处。比如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玩跳圆圈舞的游戏,期间要穿插使用包括“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常用礼貌用语。通过常态化的家园互动活动促进幼儿发展,也帮助家长认识到日常家庭生活过程中对子女教育中的缺失和疏忽。 四、提升家庭教育理念和实践水平,促进家园有效互动
相较于幼儿园专业化的教育,不少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相对被动的问题。许多家长满足于充当幼儿园教师的助手,在课余时间督促或帮助幼儿完成幼儿园布置的游戏或练习等。这种状态其实抑制了家长主动探索家庭教育新方法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参与感。极大地影响着家园互动效果的发挥。
因此,构建家园互动模式还应当更加积极地尝试家长进课堂的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理念和实践水平。尤其是对承担特殊社会工作的家长来说,进入幼儿园担任一日教师不仅是更具教育意义的亲子互动活动,也是深入体验幼儿园专业化教育的难得机遇。比如家长中担任交警、医生、消防员等职业的成员可以向幼儿普及交通安全、卫生健康、消防安全等专业知识,同时担任一日教师参与到幼儿园专业化的幼教工作过程中。这种沉浸式体验非常有助于家长认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在家庭教育中转变陈旧观念、优化教育手段。 五、多种手段综合应用丰富家园互动模式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以游戏式教育为主,既是为了契合幼儿阶段性成长的身心发育特点,也是为了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而家园合作也需要秉承这一基本原则,以多种手段综合应用丰富家园互动模式。比如为了了解家庭教育成果,可以采取录制小视频的方法,让家长将与幼儿的亲子活动制作为袖珍纪录片。一方面,幼儿园可以从中发现家庭教育中的优势与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家庭教育成果展示和历史纪念。要想实现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真正的顺畅沟通与交流还需要通过采取各种手段或方式让小朋友的父母们参与到幼儿的日常教育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活动与方式来促进幼儿家长加入家园互动模式共建中。 比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问卷调查,针对小朋友文明行为培养、幼儿教育以及幼儿运动等各种培养方案,教师都可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家长参与其中,从每一条方案的拟定开始到方案确定再到后续的方案实施及反馈,都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一方面既向幼儿父母汇报幼儿园的近期培养计划与每一位小朋友的表现
情况,让家长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又可以及时听取家长的建议和反馈,方便幼儿园与教师及时作出调整与改正;再如,在幼儿园举办舞蹈比赛或者是演说比赛等活动时,可以邀请家长直接参与到小朋友的比赛过程中来,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到小朋友认真做事情的样子,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参与式”家长会,通过面对面的这种沟通,实现家长与教师之间真正的相辅相成,齐心协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这对于家园优化互动模式、共同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都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苟红梅.浅谈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J]. 学周刊. 2015(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