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2023-02-15 14:40: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正方体,长方体,反思,认识,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在一年级学生就已经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能判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大体了解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知道相对的面,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此次再学习,是让学生进一步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具体特征:面的形状、相互之间的关系;棱的特征,相互之间的关系;顶点的知识;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了解长、宽、高,知道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长、宽、高决定的,能根据长、宽、高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次是在五年级二班讲的,由于对“相对面为什么相等?”的问题没有讲透,导致后面的巩固练习时间受到影响。讲课后及时与其他老师沟通,明确了问题所在,又在五年级一班再讲一遍,第二次讲的效果还不错。一班积极动脑发言的孩子多,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有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第二次讲课,我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相对面为什么相等?”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我引导学生,长方体相对的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的面在什么情况下就完全相等?学生想到,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面积就相等。以上面和下面为例,因为上、下面长方形的长和宽正好是侧面长方形的长或者宽,长方形有对边相等的特点,所以上下长方形的长和宽就相等。

2、在长方体中,有特殊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对于长长的那种长方体学生一定能很快辨认,但是那种看上去扁扁的长方体会有学生产生误解,看到有正方形就以为是正方体。拿出模型重点让学生感知判断,获得特殊情况下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征。

3、让一个学生演示数面、棱时让其到前面去,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否则后面的学生回答时,前面的学生就不会去关注了。

4、在数面、棱的过程中让学生把长方体固定好,不要来回翻转,这样才能有次序地数。

5长方体相对的面相等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不需要用课件演示,学生能通过实物感知特征最重要。

课下跟同事说起“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的问题,想到了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能只关注学习的结果,关于这个知识应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研究虽然已经知道结论,但要知其所以然,而这若由学生自己研究出来,学生才能更加记忆深刻,在此过程中一定能积累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试想,如果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可能出现哪些想法呢?(1、看出来的;2、量出来的;3、将长方体物体放在纸上用铅笔描出一个面的轮廓,再用相对的面去比


较;4、用剪刀将长方体盒子的一个面剪下跟对面比较。5、用稍大的纸蒙在长方体物体的一个面上,四周压下痕迹,再跟其他的面比较等等。6、运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证明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以上应该是体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教学念。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做数学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刻。解决这个问题运用的方法还能迁移到解决其他问题上,比如上面运用的转化思想。

由此,我想到了课堂容量不能过分追求大,应追求实效,让学生学就要能学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始设计的关于棱长总和的计算可以去掉,留到下节课再研究

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7L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