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转载]壮妈论英语学习44:李岑原版书讲读法的缺点》,欢迎阅读!
![读法,英语学习,原版,缺点,转载](/static/wddqxz/img/rand/big_8.jpg)
[转载]壮妈论英语学习44:李岑原版书讲读法的缺点
原文地址:壮妈论英语学习44:李岑原版书讲读法的缺点作者:盖兆泉
我认为李岑的原版书讲读法,只适合10岁以上、迫切需要提高英语能力的大孩子和成人。
这种以汉语解释英语的方法,不适合小孩子。
小孩子学英语,有三大优势。
一是语音优势。小孩子通过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高质量的输入能习得没有外国腔的纯正语音,而且因为不害羞敢说,通常能练得一口漂亮的口语。从李岑讲读法的得意门生所晒的录音来看,小孩的单词发音很有问题,影响听众理解,很多句子听不懂。这是因为,李岑号称零起点跟他学原版书,直接进入阅读,小孩们的听力和口语没有基础。而不循序渐进的跟读又加大了小孩练习发音和口语的难度,孩子没有过发音这一关,最终孩子们的发音和口语没了优势。
二是入门时期的海量资源。大孩子和成人苦恼没书可读,是因为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差太大:认知力已经很高,可以读小说,但只有读幼儿园读物的语言能力。读原版的、超级幼稚的东西,实在读不下去。而小孩子则不同,他们能和原版童书同步成长,拥有海量的同步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放弃符合小孩子的认知水平的海量资源、走循序渐进的最完美的路线,而去追寻大孩子和成人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是得不偿失的。
三是汉语能力不强的优势。成人母语能力强,利用母语学外语快,有正迁移,是优势。但是反过来,母语思维干扰英语思维,有负迁移作用,也是劣势。小孩子学外语,受母语干扰少,可以不借助于翻译,
直接学习。正因为初级阶段的小孩子英语都是围绕日常生活的、很好理解的语言,小孩可以通过情境直接理解意义,根本不需翻译。这样,很轻易地,就建立了不借助于母语的“英语思维”。遣词造句脱口而出,原样复制,整进整出,从不在脑子里进行翻译。而李岑讲读法总是一句英语一句汉语地翻译,把小孩子不借助于汉语的优势搞没了。
除此之外,对于小孩子的英语启蒙来说,李岑原版书讲读法还有三大缺点:
一是打破了小孩子学外语,“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定律。听说读写齐上,是大孩子和成人的学习方法。因为大孩子和成人已经有了母语的阅读能力、比较高的认知能力。而小孩子的母语阅读都还不强,或者还没有起步,学外语不能从阅读开始。先打下听说基础,再进入读写,是全世界的外语教材的标准做法。这是小孩子学习外语的正确顺序,是符合小孩子的认知规律、符合英语这种“拼音”文字的做法。英语的文字记录的是英语的发音,学语言从学“听音”开始,即先“语”后“文”。李岑讲读法号称零起点的孩子也直接跟他读原版章节书,直接进入阅读,不符合小孩子学英语的规律,会造成小孩子的听说能力基础不牢,充满漏洞。
二是打破了外语学习循序渐进,i+1的定律。大跃进、飞跃式的阅读进步,只能发生在“厚积薄发”的中后期,不可能在学习的初期,就大跃进,这不符合学习规律。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可理解性输入、循序渐进、i+1、螺旋上升,都是应该遵循的科学做法。只有这样,才能踏踏实实、脚踏实地地进阶,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前行。从零起点跳跃到原版章节书,是虚假繁荣,并不代表孩子的实际阅读能力,达到了读章节书的程度。从李岑的得意门生晒的微薄来看,妈妈认为孩子能“连蒙带猜”地读章节书了,就认为孩子已经跳过了分级读物,“分级读物白买了,只能留给孙子用了,感谢李岑老师”。可是她又说,孩子读书虫初级读物,“猜得差不多”,“基本能懂”。书虫就
是分级读物,如果还不能全读懂,说明孩子的水平还在分级读物水平。按照五个手指法的阅读方法来看,“猜得差不多”,那么一页肯定有5个以上的生词了,这本书虫初级读物,高于孩子的水平,尚不适合孩子泛读。
外语学习,不太可能有“火箭速度”,只能靠日积月累。我经常举一个8岁孩子的案例,就是她从零起点,用一年的时间,达到了读章节书的程度。家长是怎么做的呢?一天4小时花在英语上,看动画片、学教材、读分级读物、听音频,齐头并进,从简入难,循序渐进。我认为这是我见过的最短的“火箭速度”。短时间内的提高靠的是长时间、大输入、高质量的输入和学得与习得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这才是可信的、基础扎实、实打实的读章节书的水平。
第三个缺点是让孩子的学英语养成了“连蒙带猜”、“差不多”不求甚解的习惯。这可能只是个个例,但妈妈和孩子显然都很沾沾自喜。还有,很多单词都读错了,根本让人听不懂,也不自知,觉得能读出来就行了,这都是“家庭作坊式”英语的弊病,是李岑不能或者无暇掌控的。反而,李岑对这样的晒的案例一律都是大加赞赏,赞其很了不起。他并没有针对孩子的错误和毛病进行辅导。
综上所述,我认为李岑宣传低龄、零起点儿童也来跟他学原版书,毁掉了儿童学英语的三大优势,并且还有三大缺点致使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充满了漏洞,是不合适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4y.html